人物故事

《佛法大使》步履鏗鏘、心慈意暖 黃翠陵淬煉中更精進

2025-02-17 佛法大使

佛法大使

無論是世界宗教博物館,或是靈鷲山的各項法會及活動,在忙碌的志工群中,總能看見一位步履穩健、認真工作的身影,她是榮獲「佛法大使」的黃翠陵師姐。在她的外表下,其實蘊藏著一段跌宕起伏的人生歷程。由於在世界宗教博物館服務,開始認識宗教、接觸佛教,成為佛弟子。透過佛法的力量,讓她不僅走出生命的低谷,更將自己學習佛法的體悟,發慈悲心,用行動實踐,服務十方。

從職場菁英到認識自我


翠陵師姐早年輾轉在泰國和中國大陸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對於人力管理有相當豐富的經驗。2005年退休返台後,由於女兒的因緣介紹下,讓她來到世界宗博館,應徵志工管理的工作。當初來到宗博館門口,讓她心生疑惑:這麼小的博物館,需要什麼管理?

在面試過程中,被問到自己的宗教信仰,翠陵師姐答:「應該是佛教吧!」然而當問到「是什麼樣的佛教?」時,想到卻是過去逢年過節跟著父母拜拜,於是經過解說,才知道自己原以為的佛教,其實是民間信仰。但也因為在宗博館服務,才真正地認識佛教。

某日在寶祥法師引介下,翠陵師姐見到了世界宗教博物館創辦人、也是靈鷲山佛教教團開山住持心道法師。當寶祥法師介紹她:「這是宗博館的新人。」,心道法師慈祥地看著她說:「沒問題的,跟著皈依師父就好了!」當下她就皈依成為靈鷲山弟子。

「給人感覺很親近」是翠陵師姐首度見到心道法師的第一印象,而這場相遇,也改變她的人生軌跡。隨著在宗博館服務日久,越發感覺到心道法師尊重包容各宗教的寬闊胸襟,實在是不簡單的一件事,因此,當其他人邀請翠陵師姐加入護法會,她二話不說就答應了。

循序漸進、有伴同行的修行路


進入護法會2、3年後,她再度收到擔任護法委員的邀請,此刻她卻有點遲疑了。「我想,沒做過委員的工作,怎麼會做呢?加上當時還在宗博館上班,工作時間常與教團活動衝突,因此也很少參與教團的活動,就跟他們(護法會)說我不會做。」

然而在其他人熱情邀約與教導下,翠陵師姐順利成為護法會委員,此時,因為妹妹也將屆退休,她便將妹妹也接引入教團,一同當委員,佛門修行互為伴。2015年,翠陵師姐從志工督導一職退休,有了更多餘暇能參加教團活動,便將重心轉移到教團,與靈鷲山的緣分也日漸加深,後來妹妹擔任志工團團長,而她成了大悲團團長,姊妹一同為教團盡心護持,服務奉獻。

面對生命重擊仍勇往向前


看著眼神明亮銳利、做事幹練俐落的翠陵師姐,忍不住讚歎她從職涯到學佛服務都如此剛毅果決;然而讓人想不到的是,人生路上,翠陵師姐曾面臨多次嚴峻的考驗。年輕時丈夫早逝,她母代父職,不但外出工作維持經濟,也要兼顧家務重擔,獨自扶養孩子長大,展現出堅韌的生命力。原本孩子大了可以稍稍放心,大女兒年紀輕輕卻罹癌臥病醫院,從陪病到白髮人送黑髮人,這樣至親骨肉的永別之痛是更大的打擊,也是難以承受的傷痛。

但是佛法的智慧以及教團師兄姐的支持,成為她療癒的力量。在這段日子裡,靠著法師與教團師兄姐們的鼓勵與關懷,讓她沒有被悲傷打倒,佛法更是她內心強大的支柱。如同心道法師常常勉勵大眾要「善的循環」,她將曾接受過的慈悲與關懷回饋十方,繼續在教團的各項法會與活動中服務大眾,用行動實踐菩薩道的精神。

以慈悲之心回饋眾生


在擔任「大悲團」團長期間,翠陵師姐除了自己持咒功課要做好,每天更要統計大家唸了多少遍〈大悲咒〉,回報給總會;同時也要帶領其他講堂志工,準備壇城,每個細節都細心留意。即使前幾年全球疫情肆虐,靠著線上共修,她依然堅定不輟,甚至為了回向地球平安,越發精進努力。

〈大悲咒〉之外,參與禪修、宗博館及法會志工,翠陵師姐與靈鷲山如此密不可分,獲選為「佛法大使」之前,她也曾獲「依教奉行」獎的殊榮,對她來說,這些榮譽不是追求的目的,卻是繼續精進的動力。

生命之路雖有阻礙坎坷,翠陵師姐卻能堅強走過,她的故事,向我們具體展現:修行不一定非得在山林寺廟,而是遵從上師法教,在日常具體實踐,懷著慈悲溫暖的心意,用鏗鏘堅定的步履走成佛大道。

文、圖/黃丞萱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