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道師父說,為大眾服務能莊嚴自己的心,豐富自己的資糧,從志工服務中培養「福」跟「慧」。累積成佛的資糧,大眾是我們成佛的養份,用慈悲、奉獻、服務的心與眾生連結。從承擔中提升自己,歡喜生命,在菩薩道上,必定能獲得諸多善緣。
靈鷲山從道場的維護,到法會、慈善關懷與普仁家訪…等,許多大大小小的事務與活動,皆有著一群「志工菩薩」以六項生活原則(一心、二愛、三好、四給、五德、六度),落實在志工服務中,不論是擔任不同組別的工作,或是在日常生活中,都是在做喜捨的工作。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善緣,為了讓志工菩薩們有更正確的意樂與初發心,靈鷲山護法會總會分別於4月與11月針對已在區會服務的志工菩薩安排了志工教育(基礎及特殊)訓練課程,並邀請前新北市政府社會局志願服務中心督導、靈鷲山慈善基金會陳世人副執行長,與靈鷲山護法會秘書長寶月法師為志工菩薩們做服務單位與內容的簡介說明與提策。
如何做志工呢?該有著甚麼心態呢?護法會秘書長寶月法師與志工們分享了許多自身的體會,分別以「常住觀、依教奉行、謙卑、不抱怨、不怕困難、不忘初衷」六點提策志工菩薩們;首先提到「常住觀」,常住是什麼?誰是常住?「寺、院、庵、堂」是常住,法是常住,我是常住,當你有常住的認同,你就會愛護它與保護它;接著說到「依教奉行」,依教奉行歡喜納受,發心承擔,當我們安定時就不會起煩惱,便可獲得利益和安樂成就相依共存的彼此;「謙卑、不抱怨」寶月法師特別提到一直以來皆以「不抱怨、不比較」來自我修持,因為不比較就沒有是非與抱怨,團隊才會和諧;最後是「不怕困難、不忘初衷」順逆當前借境練心,訓練自己從承擔中提升自己,透過工作體會佛法,達到解行並重的效果,成就廣泛的學習才能進而提升志工的層次與品質。
「未成佛道,先結人緣」,真正的修行,就是自利利他以「 生命服務生命、生命奉獻生命、生命覺悟生命」,護法會秘書長寶月法師最後勉勵大家服務有分有形的服務與無形的服務,微笑也是一種無形的服務,結善緣再結法緣,菩薩道的修行才更臻圓滿。
生命,是一場實踐佛法的歷程⋯⋯ 曾經,我們扛著米、搬著磚,走進靈靈鷲山; 知恩,我們起道場、建宗博,護持靈鷲山; 感恩,我們發菩提、度眾生,滾動大願力; 報恩,我們愛和平、護生態,以愛鷲地球!
每年的最後一個月份,靈鷲人到底在忙些什麼呢?四期教育 般若期共學不能停、大悲咒 共修不能斷、一日禪粉重要,還有每月一「朝」更要風雨無阻啊!!!
2024年11月9至10日,是一年一度的「靈鷲山護法會幹部冬季成長營」,全國護法幹部齊聚聖山寺善法大樓,以回顧今年成果並開展2025年策略方針為主軸,透由各區會年度成果報告,彼此看見與欣賞,相互交流與學習,聚焦目標共同推動,堅定自利利他的菩提願心,讓組織長久存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