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後重生的信仰之光 緬甸地震倖存僧眾的堅韌與希望
緬甸3月28日強震,瞬間山河傾動,屋舍成瓦礫。震央周邊無數寺院與學校毀於一旦,僧眾與八戒女們在斷垣殘壁中,面臨生命的考驗;在生死無常之間,仍有一股信仰的慈悲力量在悄悄蔓延,經各界及時援助,讓希望在廢墟中慢慢復甦。
瓦礫中的倖存者 血與灰的生命延續
地震當日,一名年輕的八戒女與4位年幼戒女在屋內誦經。巨震來襲,房屋轟然倒塌,她在黑暗與灰塵之中,以微弱光亮為方向艱難爬出。被救出時滿身是血;4位同屋的孩童,卻永遠留在瓦礫下。如今她仍在療養,行動不便,但仍參加禪修課程、協助寺內教學與膳食,常說:「我還活著,能修行、能幫助他人,就是最大的福報。」
在廢墟中重整 長老帶領與村里互助
65歲的南達達拉長老地震時正在監考。回到寺院,他只見一片瓦礫;在長老帶領下,40多位僧眾日以繼夜地挑選殘磚、整理可用資材,一步步為重建做準備。村民自發捐米捐水、共同援助,稍緩燃眉之急。經比丘聯繫,臺灣靈鷲山佛教教團也派員協助,投入臨時屋與抗震鋼構樓的建造工程;迄今,部分工程已完成過半,成為災區一處逐步回溫的希望。
學僧見證 考場裡生死間的誦經聲
佛學院考生烏帕尼塔(U Pannita)當時在3樓應試,面對逃生出口被阻、建物崩塌,他選擇原地誦經。被壓3小時後獲救,身體留下嚴重傷害;270名考生中逾80人不幸罹難。經此劫難餘生後,他表示,誦經成了支撐他等待救援的精神力量;康復後,他回到寺院備考,期盼完成學業、續行佛道。
以孩子為念 戒女寺院的困境與盼望
實皆省一所戒女寺院的住持杜丹達伊(Daw Thandar Yee),地震後面臨收容與缺乏供養的雙重考驗。當時她冒險進入危樓取回糧食,但資源仍非常匱乏,不得不請家長暫時帶回部分學生,幾度心碎。靈鷲山佛教教團的到來與承諾搭建臨時住所,讓她看見一線曙光,並立志在有條件時,將孩子一一接回寺中繼續教育。
重建看見希望 信仰是復原的力量
這些故事,是緬甸震災後無數僧尼生命的縮影。他們在廢墟中誦經、在瓦礫旁修行、在絕望裡找到希望。靈鷲山佛教教團正協助多座寺院重建與援助,提供組合屋、基本水電需求與生活物資。然而受災範圍廣、受損建築多、交通不便與物資運輸成本高,重建仍面臨諸多挑戰。
寺院的重生,是一座建築物的恢復,更是信仰與社會安定的基石。感恩半年多以來全球各地善信發心護持,讓僧眾能持續修行,也讓緬甸的信仰之光在瓦礫中再次點亮。
文/王蘭英
圖/緬甸大善園寺沙彌孤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