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道法師領航「靈性覺醒」
靈鷲山水陸法會圓滿,為地球找回心靈解方




















2025年9月17日,台灣桃園——桃園巨蛋梵音繚繞,香雲氤氳。歷經8天7夜的莊嚴佛事,靈鷲山第32屆水陸空大法會於9月17日午後,在莊嚴的「送聖」儀式後圓滿落幕。本屆法會以「靈性覺醒.共振生態」為主題,將傳統祈福儀軌與現代環境意識相融,不僅是一場心靈的修行,更是一場關於地球未來的行動實驗。
這場由靈鷲山佛教教團開山住持心道法師發起的水陸法會,每年都為冥陽兩界搭建起生命和解的殊勝平台。心道法師開示,水陸壇場不僅是萬物眾生靈性交會的場域,更是實踐「靈性生態」的重要道場。他指出,法會的每一場佛事,都是為了讓眾生淨化身心、覺醒靈性,最終達成「全球一心、共願和平」的大悲心願。
灑淨起壇:洗滌塵勞,緣起無盡善緣
法會於9月13日凌晨1點,以「水陸灑淨起壇」儀式揭開序幕。心道法師開示,水陸法會是我們放下萬緣,與天地眾生靈性相遇和連結的時刻。灑淨,正是以觀音菩薩的揚枝淨水嚴淨壇場,恭請諸佛菩薩、龍天護法降臨,護佑法會順利進行。
心道法師強調,水陸壇場就是一個大型的靈性生態,法會的作用是洗滌我們的心,將染污的識轉換回歸清淨本來,讓我們的本有靈性顯現,進而與天地萬物產生連結,達到「靈性覺醒,共振生態」的境界。他勉勵大眾,在諸佛菩薩的加持下,升起恭敬的信心與真心,一步步淨化身、口、意三業,為接下來的佛事做準備。
莊嚴結界:開啟金剛壇城,共振無上善能量
在灑淨儀式後,法會正式進入莊嚴肅穆的「內壇結界」儀式。心道法師開示指出,「結界」是為了啟建一個金剛堅固、清淨無染的壇場,讓法事不受邪魔干擾。唯有大眾以至誠攝心,奉請諸佛菩薩與護法加持,方能淨化三業,令功德遍滿十方法界。
在「全球一心、虔誠獻供」環節中,來自世界各地,包含紐約、印尼、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的佛學會代表,身著各地特色服飾,獻上當地特產。來自紐約的信眾以牛仔裝獻上咖啡,象徵時時自省;印尼佛學會則奉上巧克力,寓意生生世世永不離三寶;泰國禪修中心以傳統服飾獻舍利塔與果乾,象徵種善因得善果;新加坡佛學會則展現多元民族服飾,象徵共生共榮。這些供品與服飾不僅是對諸佛菩薩的至誠敬意,也象徵著多元文化在法會中匯聚,體現「共生共榮」的精神,更呼應心道法師「靈性即生態、永續愛地球」的理念。
幽冥戒:實現生命和解,啟動菩薩DNA
9月15日晚間,法會迎來最核心的佛事——「幽冥戒」。這場莊嚴殊勝的法會,不僅吸引海內外信眾,泰國摩訶朱拉隆功佛教大學副校長、內政部常務次長吳堂安、新北市長侯友宜等多位政界貴賓也親臨現場,與眾多信眾共同見證這場法會,祈求冥陽兩界和諧,眾生離苦得樂。
心道法師在幽冥戒開示中,深入闡釋其意義與重要性。他提到,受幽冥戒的前行是「起信、皈依、懺悔、發菩提心」。心道法師解釋,菩薩戒是諸佛本源,是菩薩行的基礎,它能轉換我們染污的記憶,成為清淨的菩薩DNA。透過持戒,我們能轉化粗重習氣,讓身、口、意安住於清淨梵行,最終體解空性,悲智交融,與法界眾生連結共感,發起廣大周遍、不退轉的菩提心。
這場法會為冥陽兩界提供了一個生命和解的契機。它不僅幫助亡者離苦得樂,也讓生者學習面對生命的無常,並在佛法的薰習中增長智慧與慈悲心。心道法師勉勵所有參與者,要將水陸視為一個解脫的機會,在諸佛菩薩的加持下,觀想六親眷屬與法界群靈前來領受清淨戒法,讓覺性光明遍滿,出離苦海,獲得大圓滿的自在解脫。
從心出發:靈性生態的九大覺醒與飲食行動
靈鷲山這場法會不僅在壇場誦經祈願,更將信仰融入市民日常,推動「飲食覺醒」減碳行動。靈鷲山當家常存法師解釋,不同於傳統環保著重於政策與技術,「靈性生態」更強調人與自然平等共生的內在覺醒。多年來,靈鷲山推動「九大生活覺醒」——寧靜、愛心、對話、素食、再生、節約、減碳、節水、綠化,讓修行從殿堂走向日常,從心靈延伸到具體行動。
本次法會以「飲食覺醒」為核心,將慈悲轉化為餐桌上的實踐。法會鼓勵信眾從租借循環餐具、自備環保杯筷,到全力倡導素食,讓每一口食物都成為修行的起點。東大門設有大型展板,並自製順口溜標語與「五步回收力」短影音,號召大眾循環餐具「有借有還」。這些具體的行動讓環保不再只是理想,而是一場帶著微笑的集體行動。
心道法師指出,當今全球面臨的生態危機,如地震、野火、熱浪、暴雨洪水不斷發生,都源於人類無法覺知自身清淨本有的靈性,感受不到萬物間的靈性連結。他認為,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在於覺醒我們的靈性,認知我們和萬物都是靈性的產物,是「多元共生、相依共存、互濟共生的生命共同體」。
信仰與政策的雙軌共振:守護地球的全台典範
靈鷲山的努力,也與桃園市的永續政策遙相呼應。桃園市連續兩年獲得國際碳揭露計畫(CDP)的最高A級肯定,是台灣唯一達成此殊榮的城市。心道法師表示,「靈性覺醒不是口號,要『心行合一』的實踐」。這份精神不僅體現在法會中,也延伸到與地方政府的合作。桃園市民政局副局長藍品畯表示,市府以「法規、獎勵、教育、認證」四大策略,引導宮廟與信眾實踐環保祭祀。目前已成功減少香支逾2萬6千支、金紙近2萬公斤,碳排放更下降約3萬公斤,兼顧傳統敬神祈福的文化意義,也立下「敬神明、護地球」的全台典範。
送聖:圓滿佛事,傳承永續大願
法會於9月17日下午在莊嚴肅穆的「送聖」儀式中圓滿落幕。心道法師開示,整個水陸時空,就是修行學佛的無上道場,是快速成佛的保證班。他強調,水陸法會是迅速讓累世父母、六親眷屬,以及所有受苦眾生,直入極樂世界、永脫苦輪的無上法門。
心道法師指出,能夠連續32年舉辦如此大型的水陸法會,除了眾多人力、物力的集結外,最重要的是一份不求名利,只為救度眾生離苦解脫的深心悲願。他也特別感謝水陸願力委員,因為他們不捨眾生苦,發起廣大願力,讓那些福德善緣不足、沒有機會參與法會的眾生,都能領受水陸的加持,迅速出離輪迴,成就佛道。
在送聖儀式中,信眾們恭捧香、花、燈、幡等物,隨著舞龍、鼓陣與舞獅的引領,繞行桃園巨蛋。信眾們心中觀想歷代祖先與六道群靈,在佛菩薩的接引下,登上象徵解脫的西方船,前往極樂淨土。這場儀式不僅展現了眾人共同的願力,也讓參與者在過程中生起無限的感恩與柔軟心。
這場法會不僅為眾生帶來心靈的洗滌與解脫,也將其所凝聚的巨大善緣能量持續連結循環,在無盡時空中永續傳承。心道法師最後以誠摯的祝福為法會畫下句點,祈願「戰爭止息、生命和平、生態和諧、地球平安」,並邀約大眾明年7月22至29日,在桃園巨蛋體育館再次相會,共同把握這個難得的造善機會。
這場由靈鷲山佛教教團開山住持心道法師發起的水陸法會,每年都為冥陽兩界搭建起生命和解的殊勝平台。心道法師開示,水陸壇場不僅是萬物眾生靈性交會的場域,更是實踐「靈性生態」的重要道場。他指出,法會的每一場佛事,都是為了讓眾生淨化身心、覺醒靈性,最終達成「全球一心、共願和平」的大悲心願。
灑淨起壇:洗滌塵勞,緣起無盡善緣
法會於9月13日凌晨1點,以「水陸灑淨起壇」儀式揭開序幕。心道法師開示,水陸法會是我們放下萬緣,與天地眾生靈性相遇和連結的時刻。灑淨,正是以觀音菩薩的揚枝淨水嚴淨壇場,恭請諸佛菩薩、龍天護法降臨,護佑法會順利進行。
心道法師強調,水陸壇場就是一個大型的靈性生態,法會的作用是洗滌我們的心,將染污的識轉換回歸清淨本來,讓我們的本有靈性顯現,進而與天地萬物產生連結,達到「靈性覺醒,共振生態」的境界。他勉勵大眾,在諸佛菩薩的加持下,升起恭敬的信心與真心,一步步淨化身、口、意三業,為接下來的佛事做準備。
莊嚴結界:開啟金剛壇城,共振無上善能量
在灑淨儀式後,法會正式進入莊嚴肅穆的「內壇結界」儀式。心道法師開示指出,「結界」是為了啟建一個金剛堅固、清淨無染的壇場,讓法事不受邪魔干擾。唯有大眾以至誠攝心,奉請諸佛菩薩與護法加持,方能淨化三業,令功德遍滿十方法界。
在「全球一心、虔誠獻供」環節中,來自世界各地,包含紐約、印尼、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的佛學會代表,身著各地特色服飾,獻上當地特產。來自紐約的信眾以牛仔裝獻上咖啡,象徵時時自省;印尼佛學會則奉上巧克力,寓意生生世世永不離三寶;泰國禪修中心以傳統服飾獻舍利塔與果乾,象徵種善因得善果;新加坡佛學會則展現多元民族服飾,象徵共生共榮。這些供品與服飾不僅是對諸佛菩薩的至誠敬意,也象徵著多元文化在法會中匯聚,體現「共生共榮」的精神,更呼應心道法師「靈性即生態、永續愛地球」的理念。
幽冥戒:實現生命和解,啟動菩薩DNA
9月15日晚間,法會迎來最核心的佛事——「幽冥戒」。這場莊嚴殊勝的法會,不僅吸引海內外信眾,泰國摩訶朱拉隆功佛教大學副校長、內政部常務次長吳堂安、新北市長侯友宜等多位政界貴賓也親臨現場,與眾多信眾共同見證這場法會,祈求冥陽兩界和諧,眾生離苦得樂。
心道法師在幽冥戒開示中,深入闡釋其意義與重要性。他提到,受幽冥戒的前行是「起信、皈依、懺悔、發菩提心」。心道法師解釋,菩薩戒是諸佛本源,是菩薩行的基礎,它能轉換我們染污的記憶,成為清淨的菩薩DNA。透過持戒,我們能轉化粗重習氣,讓身、口、意安住於清淨梵行,最終體解空性,悲智交融,與法界眾生連結共感,發起廣大周遍、不退轉的菩提心。
這場法會為冥陽兩界提供了一個生命和解的契機。它不僅幫助亡者離苦得樂,也讓生者學習面對生命的無常,並在佛法的薰習中增長智慧與慈悲心。心道法師勉勵所有參與者,要將水陸視為一個解脫的機會,在諸佛菩薩的加持下,觀想六親眷屬與法界群靈前來領受清淨戒法,讓覺性光明遍滿,出離苦海,獲得大圓滿的自在解脫。
從心出發:靈性生態的九大覺醒與飲食行動
靈鷲山這場法會不僅在壇場誦經祈願,更將信仰融入市民日常,推動「飲食覺醒」減碳行動。靈鷲山當家常存法師解釋,不同於傳統環保著重於政策與技術,「靈性生態」更強調人與自然平等共生的內在覺醒。多年來,靈鷲山推動「九大生活覺醒」——寧靜、愛心、對話、素食、再生、節約、減碳、節水、綠化,讓修行從殿堂走向日常,從心靈延伸到具體行動。
本次法會以「飲食覺醒」為核心,將慈悲轉化為餐桌上的實踐。法會鼓勵信眾從租借循環餐具、自備環保杯筷,到全力倡導素食,讓每一口食物都成為修行的起點。東大門設有大型展板,並自製順口溜標語與「五步回收力」短影音,號召大眾循環餐具「有借有還」。這些具體的行動讓環保不再只是理想,而是一場帶著微笑的集體行動。
心道法師指出,當今全球面臨的生態危機,如地震、野火、熱浪、暴雨洪水不斷發生,都源於人類無法覺知自身清淨本有的靈性,感受不到萬物間的靈性連結。他認為,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在於覺醒我們的靈性,認知我們和萬物都是靈性的產物,是「多元共生、相依共存、互濟共生的生命共同體」。
信仰與政策的雙軌共振:守護地球的全台典範
靈鷲山的努力,也與桃園市的永續政策遙相呼應。桃園市連續兩年獲得國際碳揭露計畫(CDP)的最高A級肯定,是台灣唯一達成此殊榮的城市。心道法師表示,「靈性覺醒不是口號,要『心行合一』的實踐」。這份精神不僅體現在法會中,也延伸到與地方政府的合作。桃園市民政局副局長藍品畯表示,市府以「法規、獎勵、教育、認證」四大策略,引導宮廟與信眾實踐環保祭祀。目前已成功減少香支逾2萬6千支、金紙近2萬公斤,碳排放更下降約3萬公斤,兼顧傳統敬神祈福的文化意義,也立下「敬神明、護地球」的全台典範。
送聖:圓滿佛事,傳承永續大願
法會於9月17日下午在莊嚴肅穆的「送聖」儀式中圓滿落幕。心道法師開示,整個水陸時空,就是修行學佛的無上道場,是快速成佛的保證班。他強調,水陸法會是迅速讓累世父母、六親眷屬,以及所有受苦眾生,直入極樂世界、永脫苦輪的無上法門。
心道法師指出,能夠連續32年舉辦如此大型的水陸法會,除了眾多人力、物力的集結外,最重要的是一份不求名利,只為救度眾生離苦解脫的深心悲願。他也特別感謝水陸願力委員,因為他們不捨眾生苦,發起廣大願力,讓那些福德善緣不足、沒有機會參與法會的眾生,都能領受水陸的加持,迅速出離輪迴,成就佛道。
在送聖儀式中,信眾們恭捧香、花、燈、幡等物,隨著舞龍、鼓陣與舞獅的引領,繞行桃園巨蛋。信眾們心中觀想歷代祖先與六道群靈,在佛菩薩的接引下,登上象徵解脫的西方船,前往極樂淨土。這場儀式不僅展現了眾人共同的願力,也讓參與者在過程中生起無限的感恩與柔軟心。
這場法會不僅為眾生帶來心靈的洗滌與解脫,也將其所凝聚的巨大善緣能量持續連結循環,在無盡時空中永續傳承。心道法師最後以誠摯的祝福為法會畫下句點,祈願「戰爭止息、生命和平、生態和諧、地球平安」,並邀約大眾明年7月22至29日,在桃園巨蛋體育館再次相會,共同把握這個難得的造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