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7
分享
讀給您聽

靈性生態分享會/凝視中探索靈性 群體中實現自我

心道法師致力推廣的靈性生態理念,在靈鷲山正一點一滴的萌芽開展,去年舉辦的靈性生態種子培訓課程,今年逐漸發酵。講者們結合課程中的收穫及個人生命經歷, 內化為對靈性生態的體悟,透過繪本、遊戲、簡樸生活等多元方式,全台巡迴分享,什麼是靈性?靈性跟生態的關係?

種子講師清慧法師選擇以「凝視」為媒介,如他所言,靈性無形無相,然而透過凝視,可以用心眼感受到看不見的靈性世界。短短一小時中,法師扮演靈性生態博物館的導覽員,以平和的音聲, 帶領大家乘著心道法師的願力之船,航入涵藏重重智慧、圓融無礙的蓮華藏世界海;回到本自具足、清朗明淨的靈性世界。凝視可以是靈性的語言,對人們影響深遠。如:小時候當母親投以讚許的、肯定的、溫暖的或懷疑的凝視,都會烙印在記憶深處,甚至型塑人格。

善意的凝視 傳遞愛與溫暖 

我們很少看到智者恐懼他人,因為他們能夠面對自己。也許我們不像大成就者那麼有智慧,但可以試著透過面對他人來學習面對自己。當我們帶著欣賞、接納、歡喜凝視他人時,會在對方眼中看到祝福。人如同鏡子,相互映照著彼此。藉由帶著善意的凝視,我們傳遞出愛與溫暖,將正能量帶給周遭的人,這就是用凝視改變了世界。

大家在法師柔和的音聲中,閉上眼睛,再度睜眼便與夥伴彼此凝視。繁忙生活中,很少有機會跟別人彼此凝視對望。過程中每個人神態各異,或羞澀,或專注,或大膽無畏。「語言,不是靈性唯一的交流方式」在別人的眼中,我們也看到了自己。隨後,大家將凝視彼此的感覺寫在紙上,進行交流、分享。

在凝視中映照自己  感受到融入團體

剛到職3天的新同仁說,雖然她才來靈鷲山不久,對很多人都還不孰悉,但仍勇敢地依循活動精神,與陌生的夥伴凝視交流,在對方目光中,她感受到包容與善意。凝視體驗之後,她不再覺得是團體裡的新人,而是人類大家庭的一份子。

另一位資深的師兄分享,男性比較傳統,不善於表達感情。所以他跟男同事的彼此凝視,起初感到很不自在和尷尬,而後他告訴自己,這是課程中的一部分,在這個場域,當下就是要做這件事,放掉偏見後,他認真地凝視,得到了不同以往的體驗。
另一位師姐則提到,她發現凝視真的有禪的感覺,心緒沉澱之後,一些深藏的記憶浮現。與夥伴共同的經歷雖被遺忘,並不代表不存在,這些曾經都代表著彼此成長的歷程。也體會到法師所說,用凝視改變世界,在凝視中映照自己。她從夥伴回饋的字句,如:安定、平靜,中得到鼓舞,也在凝視的目光中感受到善意。

屠宰場看月亮 更堅定尊重生命信念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副執行長陳玉敏也參加這次凝視靈性的體驗,在分享感受之前,她先講了一個在屠宰場看月亮的故事。有次因工作到屠宰場,她看到一整群豬擠在一起,其中一隻被擠到角落,身體卡在柵欄邊上,不自然地扭曲著。在現場,她深刻感受到,什麼是地獄。而這些場景,每天都在這個世界上演,人類製造了無數這樣的地獄,帶給眾生無盡的痛苦。
那晚離開屠宰場時,她抬頭看了一眼天空,月亮非常美,星星很亮,天空很乾淨。從一個血腥、煉獄般的地方離開,她心中有一個願望,希望這美麗的夜晚、美麗的月亮,可以是這隻豬在死前,看到的最後的景色,希望牠短暫生命中,於人間最後一刻的記憶是美好的。

陳玉敏也引用美國哲學家喬治・赫伯特・米德所說:「如果獨自一人生存,你會迷失自我,無法真正認識自己。」這說明了人的存在依賴跟他人的互動,只有在與群體互動的過程中,人類才能夠完整地理解和實現自我。因此,我們應當要尊重和欣賞他人,以及其他物種的生命,因為每個生命都是構建自我認同的一部分,讓我們過更優質的生活。

她說,保護動物協會做過許多田野調查,包括:經濟動物、繁殖場、流浪狗、實驗動物…等等,體認到今日的便利、美味、財富,往往都是源於動物奉獻了生命。然而人類和動物都是生命,應當是平等的,在獲取資源時,應懷抱著尊重生命的態度,謹慎地選擇對待生命的方式。

什麼是靈性沒有標準答案  所見即是生命映射

心道法師推行不輟的靈性生態內蘊了平等、尊重生命、多樣性等普世價值。蛇、蜈蚣這些世人眼中可怕的動物,在這裡並不被憎惡。師父說,當我們不傷害眾生,牠也會習慣我們愛的習氣,彼此尊重,和平共處,心道法師建立無生道場過程中尊重這裡的「原住民」,花、草、樹木,蟲、鳥,將尊重萬物存在,包容彼此生存的空間,做了最好的詮釋,讓整座靈鷲山就是一個靈性生態博物館。

清慧法師也提到,師父說的靈性生態,理解多少,奠基於每個人的生命經驗、價值系統、宇宙觀。透過凝視的體驗,讓大家思索,什麼是靈性?靈性可能會是什麼?這並沒有標準答案,答案在我們心裡面。「不論大家體會到什麼,都是自己的宇宙,你看到的,是你生命的投射。」法師最後說。

靈性生態種子培訓已展開的系列靈性啟迪活動中,「凝視靈性」的活動,讓人們沉澱心緒,透過面對他人學習面對自己,踏出探索靈性的第一步。也期許學員們在未來一步步的實踐中,漸次感悟靈性生態的美,並且一直保持初心,記得認識靈性生態的那一刻!

文/張育寧
圖/黃柏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