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靈鷲山 上森景觀肯定靈性生態理念
位於台中市的上森景觀設計公司,是執行環境規劃、設計創意、工程管理及養護工程的專業服務團隊。8月22日,總經理蔡再益帶領公司主管、員工,跟著生態學者的陳玉峯教授腳步,來到靈鷲山參訪,對於山上生態豐富多元印象深刻,十分贊同靈鷲山開山住持心道法師推廣的靈性生態理念,期盼化做靈性生態種子,將這份愛地球的生態美學落實在景觀設計中。
「靈性即生態——跟著台灣森林保育先鋒走讀靈鷲山無生道場」活動,由愛智圖書公司將出版的陳玉峯教授生態著作送給靈鷲山。當天上山見證的來賓中,其中有30多位是上森景觀公司團隊成員,在走讀中認識道場生態,深刻體會靈鷲山如何實踐「靈性即生態」理念。
蔡再益說,擔任他們公司顧問的陳玉峯教授,每年都會跟同仁們分享生態心得,這次有因緣上靈鷲山了解北部的生態,對於深耕中部的上森景觀來說,是相當難得的機會。
一行人走訪道場的森林大禪堂、十一面觀音等,沿途仔細聆聽陳玉峯、楊國禎兩位生態學者解說,觀察森林中的植物,偶而搭配遠處傳來的叩鐘或頌缽聲響,恣意享受聖山之美。途中,各式各樣問題不斷被提出,多數人對植物較為陌生,也有人對佛門的景物感興趣,有人對無生道場名稱的由來與意義好奇,是收穫滿滿的宗教心靈之旅。
傍晚的分享會由靈鷲山當家常存法師主持,互動熱絡,發言踴躍。蔡再益表示,第一次造訪靈鷲山,看得出山上很用心在做生態復育。尤其台灣地窄人稠,人為廣泛開發,這麼大片森林可以用大概40年時間回復生機,更顯難能可貴。他提及,拿著禪修墊,走入自然森林裡面靜坐,感受到身心靈都被療癒的感動,與他們景觀設計領域講的園藝療癒理念不謀而合。期盼靈鷲山這麼棒的環境及靈性生態理念,能推廣給更多人知道。
設計部協理施養政說,10多年前曾來過靈鷲山,這次很開心能實際看到陳玉峯教授口中完整且充滿靈性的生態林貌。從景觀設計的角度來看,森林禪堂是個很棒的設計,讓人們感知空間氛圍喚醒們遺忘在體內的情感與力量。尤其能在心道法師的引導下於森林中靜坐,感受大自然、融入大自然,讓他感觸很深。
施養政看到靈鷲山把空間讓出來給樹木生長,不去干擾他們,他認為,一個好的生態環境是可以帶來正面的力量,甚至成為人們靈魂的救贖與昇華,特別讚歎靈鷲山復育這片原始森林的態度,值得永世傳承。
事業部協理董家宏,畢業於東海大學景觀學系研究所,他感謝這個恩典,融合整體環境氛圍、頌缽療癒的聲響、這麼多人一起做九分禪,淨化心靈,就像心道法師所說的一樣,希望藉此喚醒更多人重視我們生存的生態環境。
「道法自然!」工程部協理莊義凱分享,多年前公司曾安排到日本參觀旅遊,當時被一整片森林療癒了,沒想到台灣在地就有媲美日本的自然生態。我們更應秉持愛惜與保護的心來對待身邊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他體悟到,人類如果慾望無窮、無止盡的開發,沒有尊重大自然,日後負面的反噬就會回到我們身上。
莊義凱說,這次難得的參訪行程,坐在森林禪堂木棧板上,當海上的風越過山、沿著山坳一陣陣拂來,那種身心靈被療癒的感動,及大自然帶給我們的能量,讓彼此都可感染及連結,就不用像陳玉峯教授那麼悲觀的認為生態破壞嚴重,人類浩劫難以避免。
多位上森景觀團隊的主管,看到靈鷲山把生態保留得如此完整,紛紛期待未來帶家人再訪,體驗這個台灣用心維護的生態環境。
文/王蘭英、張育寧
圖/黃丞萱、文獻中心
「靈性即生態——跟著台灣森林保育先鋒走讀靈鷲山無生道場」活動,由愛智圖書公司將出版的陳玉峯教授生態著作送給靈鷲山。當天上山見證的來賓中,其中有30多位是上森景觀公司團隊成員,在走讀中認識道場生態,深刻體會靈鷲山如何實踐「靈性即生態」理念。
蔡再益說,擔任他們公司顧問的陳玉峯教授,每年都會跟同仁們分享生態心得,這次有因緣上靈鷲山了解北部的生態,對於深耕中部的上森景觀來說,是相當難得的機會。
一行人走訪道場的森林大禪堂、十一面觀音等,沿途仔細聆聽陳玉峯、楊國禎兩位生態學者解說,觀察森林中的植物,偶而搭配遠處傳來的叩鐘或頌缽聲響,恣意享受聖山之美。途中,各式各樣問題不斷被提出,多數人對植物較為陌生,也有人對佛門的景物感興趣,有人對無生道場名稱的由來與意義好奇,是收穫滿滿的宗教心靈之旅。
傍晚的分享會由靈鷲山當家常存法師主持,互動熱絡,發言踴躍。蔡再益表示,第一次造訪靈鷲山,看得出山上很用心在做生態復育。尤其台灣地窄人稠,人為廣泛開發,這麼大片森林可以用大概40年時間回復生機,更顯難能可貴。他提及,拿著禪修墊,走入自然森林裡面靜坐,感受到身心靈都被療癒的感動,與他們景觀設計領域講的園藝療癒理念不謀而合。期盼靈鷲山這麼棒的環境及靈性生態理念,能推廣給更多人知道。
設計部協理施養政說,10多年前曾來過靈鷲山,這次很開心能實際看到陳玉峯教授口中完整且充滿靈性的生態林貌。從景觀設計的角度來看,森林禪堂是個很棒的設計,讓人們感知空間氛圍喚醒們遺忘在體內的情感與力量。尤其能在心道法師的引導下於森林中靜坐,感受大自然、融入大自然,讓他感觸很深。
施養政看到靈鷲山把空間讓出來給樹木生長,不去干擾他們,他認為,一個好的生態環境是可以帶來正面的力量,甚至成為人們靈魂的救贖與昇華,特別讚歎靈鷲山復育這片原始森林的態度,值得永世傳承。
事業部協理董家宏,畢業於東海大學景觀學系研究所,他感謝這個恩典,融合整體環境氛圍、頌缽療癒的聲響、這麼多人一起做九分禪,淨化心靈,就像心道法師所說的一樣,希望藉此喚醒更多人重視我們生存的生態環境。
「道法自然!」工程部協理莊義凱分享,多年前公司曾安排到日本參觀旅遊,當時被一整片森林療癒了,沒想到台灣在地就有媲美日本的自然生態。我們更應秉持愛惜與保護的心來對待身邊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他體悟到,人類如果慾望無窮、無止盡的開發,沒有尊重大自然,日後負面的反噬就會回到我們身上。
莊義凱說,這次難得的參訪行程,坐在森林禪堂木棧板上,當海上的風越過山、沿著山坳一陣陣拂來,那種身心靈被療癒的感動,及大自然帶給我們的能量,讓彼此都可感染及連結,就不用像陳玉峯教授那麼悲觀的認為生態破壞嚴重,人類浩劫難以避免。
多位上森景觀團隊的主管,看到靈鷲山把生態保留得如此完整,紛紛期待未來帶家人再訪,體驗這個台灣用心維護的生態環境。
文/王蘭英、張育寧
圖/黃丞萱、文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