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1
禪修
讀給您聽

靈鷲山緬甸短期出家 拓展視野沉澱心靈

靈鷲山開山住持心道法師出生於緬甸,多年致力保留緬甸佛陀時代原始教法的傳承,長期於緬甸舉行短期出家及供萬僧活動,因疫情延宕3年的短期出家活動,在各界引領及各方善緣推動下,於近期圓滿。來自加拿大、新加坡、等地的72位戒子參加此殊勝戒會,並有近40位信眾前來緬甸朝聖、供萬僧。

心道法師在舉行剃度儀式時開示,佛法的養份跟種子在緬甸是紮根很深的,希望大家在這段時間專注修行,堅固善業、成就佛道,也享受緬甸的純樸之美。

主辦此次南傳短期出家緬甸國際禪修中心的淨念法師說,靈鷲山是「三乘合一」的佛教道場,而靈鷲山四期教育的阿含期,打底就是在緬甸。緬甸是佛教國家,實踐佛教教義是他們的生活準則,因為有這樣的氛圍及文化,在修行的信解行證上,有一套很好的教育方針跟方向,能夠讓弟子在學習上得到成果。

「托缽」修持布施波羅蜜、持戒波羅蜜

法師進一步說明,緬甸常常可以看到的僧侶托缽,就是一種修行。一個僧人要除去傲慢心、我慢心,才有辦法乞食。托缽是緬甸日常生活模式,包含了布施、供養、持戒這些修行;布施波羅蜜、持戒波羅蜜,是緬甸人最重視的,也是他們每天都在做的,而且每個人都可以做得到。

「波羅蜜」指的是累積所有的功德,其中,布施是隨份隨力的,有多少就做多少,不需要比較,每天都在累積,西方國家不易感受這種踏實修行的文化跟氛圍,很少提供這樣的學習環境讓人人熏習。

短期出家體驗修行生活 日常中實踐戒、定、慧

淨念法師也特別提到師父(心道法師)開示:「短期出家不是這10天來當出家人,就算捨戒以後,你還能很清楚的掌握修行方向,守持戒律;做一個心出家的人,一言一行都走在戒法上」。淨念法師認為,短期出家最重要的是體驗修行人的生活,在日常中清清楚楚地實踐戒、定、慧,得到修行的證悟,從而在10天的短出期間,培養出師父所說「心出家,言行都走在戒法上」的態度。

儘管有疫情及政治因素重重挑戰,靈鷲山緬禪中心仍致力讓每位參與者滿載而歸,這些用心都反映在課程的規劃上。除了巴利大學校長鳩摩羅尊者及副院長帝若巴達比丘精實的法教課程,也參訪緬甸知名的瑪哈喜禪修中心、孫倫禪修中心及世界級景點緬甸大金塔,並將持誦〈大悲咒〉及禪修安排到每日的共修課程中。

淨念法師笑著說:「學佛有很多方法,幫助你在法教上提升跟認識,不能一天呆呆地坐著,有時拜佛、有時念經、有時行禪,參訪、供僧都是助緣,幫助你學佛的福德因緣俱足。」他期待,透過動靜皆具的課程規劃,讓戒子們能親身體驗,佛法不是消極的、是積極的面對生活方式。這次短期出家,從師父的開示到托缽供僧及參訪行程等,都是很好的滋養,大家回去後都還能應用在日常生活中。

感恩團隊全心付出 欣喜自己做了正確決定

今年跟還在學的女兒Emily一起參加短期出家的沛淇師姐,對參加這次短期出家滿懷感恩。她說:「我很感動,因為有法師、有志工、有職工,才能有領受這麼殊勝法教的機會。」她曾在靈鷲山擔任過禪法工,更能夠深切地感受到整個團隊的用心及付出。沛淇師姐說,緬禪中心人力有限,一個志工幾乎是服務一整天,你也很難想像得到,在2024年還會有一天限電幾小時的事情,但整個團隊真的是用盡心力克服一切困難,讓學員能專心修行。很早就開始準備發電機、處理飲水的問題,學員真正到場時,幾乎沒有感受到任何的不便。

她也提到,雖然很早就報名短期出家,但愈接近時間點,心裡愈開始掙扎,她發現是因為人會不想離開自己的舒適圈,害怕改變,也很容易因此忘了當初做決定的初心。回過頭來看,她很感謝自己做了正確的選擇。

而當地人對僧寶的恭敬,也讓她感動之餘進而反思:「他們生活極度缺乏,卻很樂意供養出自己僅有的少數物資,我們生活富裕多了,但我們有做到這麼全心地付出嗎?」此行回來她也更能觀自己的心,需要的其實不多,想要的很多, 克服自己的慾望。

在女兒身上,她也學到很多。一開始因為在意別人的眼光,Emily一直掙扎要不要剃頭,當到了緬甸,就有所決定:「如果只是要修行、持戒,我在加拿大就可以做到,既然已經來到緬甸,就應該受持短期出家完整的儀軌」。短期出家的行程非常緊湊,就連大人有時也會吃不消,但只要一看到女兒每天都很歡喜、精神奕奕,沛淇師姐就覺得自己沒有資格說累。

佛教文化在世界各地展現出多樣的面貌,短期出家是其中一個獨特而深刻的修行方式。透過短期出家,人們不僅能沉澱自我、開拓視野,並體驗到不同文化中的佛法如何實踐,得到心靈上的成長,並學會將佛教的智慧應用到日常生活。

文/張育寧
圖/文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