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與和平地球一家 心道法師受邀蒞臨福爾摩沙學會演講
佛教徒和穆斯林對話:過去、現在和未來
2001年9月,美國發生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加上當年3月阿富汗巴米揚(Bamiyan)大佛遭塔利班(Taliban)政權摧毀,在這一連串文明與宗教衝突的陰影下,心道法師決意發起一系列的全球回佛對話行動,以推展宗教交流,促進世界和平。從2002年至今,共舉辦過13場跨國性的「回佛對談」,透過佛教柔性的力量為中介,化解宗教間的誤解與衝突,促進彼此的友好與和平,受到世界各宗教領袖、專家學者及各界人士極大的肯定與迴響。 倡導帶動「教育以化無知,慈善以救貧困,交流合作以解分裂對立」的福爾摩沙學會,感佩心道法師多年來為人類和平帶來的豐碩成果,特於12月20日邀請心道法師蒞臨學會進行演講,分析「佛教徒和穆斯林對話:過去、現在和未來」,帶領大眾了解何謂衝突,並以緬甸回佛衝突為例,詳盡闡述如何化解衝突,令在場學員獲益良多。會後,雙方互贈禮品,允諾未來將在共同價值上合作與努力,透過宗教和平理念,來改善社會、造福人群。 心道法師特別強調,宗教的核心內涵就是「愛與和平」,宗教之間應是多元共生、相依共存,而今卻因為地域文化的不同,產生出種種差異。近年來,緬甸當地與信奉伊斯蘭教的洛興雅人(Rohingya people)所發生的衝突與傷害,心道法師感同身受。面對這些天災與人禍,心道法師慈示,「不同宗教更應該攜手合作而發揮其力量,通過宗教的影響力,讓人們意識到暴力不能解決問題。」唯有從真心發出的愛與寬恕,才是化解紛爭的良藥,能夠超越人心的貪婪與私欲,讓和平成為全體生命幸福進步的重要基石。 《古蘭經》說:「信道的人們啊!你們當全體入在和平教中,不要跟隨惡魔的步伐,他確是你們的明敵。」《華嚴經》則說:「世道既和平,佛法由茲始。」兩教之間皆在祈求人人平等、破除階級與族群之藩籬、重視靈性修行,值得相互學習與合作。福爾摩沙學會長年在臺服務,以「促進多元文化、實現愛與和平」為願景,透過土耳其葛蘭運動組織的協助創立,並且在著名的土耳其伊斯蘭教教士暨學者法土拉‧葛蘭(Fethulla Gulen)引領下,肩負建立土耳其與臺灣交流的重任。 福爾摩沙學會會長暨AFA宗教對話部主任初雅士歐斯曼先生(Osman Cubuk)表示,「宗教間的和平是世界和平的前提,而和平是建立在各宗教之間的對話。」不同的宗教團體在和平的氣氛下,共同探討公眾議題,尊重、欣賞並保有彼此的差異。他認為,對話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誤解與偏見只會帶來衝突,人類應該善用彼此不同的想法,相信一定能產生出良善的成果。 心道法師曾經開示:「世界因差異而存在,因同而和諧。」時值末日之說充斥,在過去13場回佛對談,以及這次的對話中,心道法師的演說緊扣「愛與和平」,提出宗教的時代使命,擲地有聲、振聾發聵,在在顯現出一代宗師的氣度與高度。繼宗博館之後,心道法師積極籌辦「生命和平大學」,希望通過教育的方式,培養具有仁愛與寬恕的基因,讓它不斷的複製和串聯,並由此延伸到整體人類的生命生活之中,最終達到多元和諧共存共榮「愛與和平地球一家」的終極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