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07
交流
讀給您聽

世界宗教議會滾滾長流

讓靈鷲山看見世界,全世界看見靈鷲山

有人說,世界宗教議會是要集結各個宗教的力量,讓世界變得不一樣。其實,從100多年前在美國芝加哥舉辦的第一屆大會以來,確立了兩項成績: 第一,讓全世界的宗教,無論是傳統的還是新興的宗教,都可以被看見,也讓東西方的宗教傳統彼此理解。 第二,透過這100多年的宗教對談,也務實地面對世界的議題,人們開始體會到,不管自己信奉的是多神教還是一神教,目前世界問題的彼此相連和互動如此密切,所有的宗教都不能自外於世界潮流之外。如果宗教代表著道德和性靈層面的力量,世界宗教議會則是呼攬合作的最佳平台。 讓世界看見彼此 第一屆世界宗教大會,於1893年舉辦,試圖在全世界的宗教間,營造一個全球信仰對話的空間。其後數十年,這個宗旨一直沒有改變。 當年在美國芝加哥市舉辦的會址,如今已是芝加哥藝術組織的所在地,象徵著100多年來全球宗教對話的成就。當年,耆那教的長老Virchand Gandhi(1864-1901)應邀出席,針對耆那教的發展發表演講。代表南傳佛教的Anagārika Dharmapāla(1864-1933)也參與了盛會,當時,這個教派首度被西方世界理解成「小乘佛教」或是「上座部佛教」。 來自日本臨濟宗的釋宗演(Soyen Shaku,1859-1919)被尊稱為「美國第一個禪的先驅者」,也來到了會場。

1893年,釋宗演是四個牧師和兩個外行人之一,代表臨濟宗、淨土真宗、日輪和尚、天臺宗,組成參加由John Henry Barrows(1847-1902)組織的芝加哥世界宗教大會的日本代表團。釋宗演準備了一個演講,並由他的學生鈴木大拙翻譯成英文。日後,鈴木大拙成為西方世界廣為人知的禪學大師。 那場演講的主題是「佛陀教導的因果法則」。隨後,釋宗演發表了「仲裁而不是戰爭」。在世界大戰即將爆發的時空內,禪師的高見有如空谷跫音。 孟加拉語系社會的代表,開口說:「美國的姐妹和兄弟們」,即獲得滿堂彩,鼓掌長達兩分鐘,他介紹自己的宗教是「全世界最古老特別報導的和尚,吠陀的門徒,教導這個世界學習耐心和普世的接納。」 伊斯蘭教也來了,代表者Mohammed Alexander Russell Webb(1846-1916),是名英裔的美籍人士,他改信伊斯蘭教後,還曾擔任過美國駐菲律賓大使。 當時有些新興宗教,像是相信生者可以和死者溝通的性靈學派、基督科學教也都有代表與會。 當年,美洲原住民所代表的宗教傳統、錫克教都缺席了,直到1993年的大會,這些宗教才有代表出席。 合作面對世界 現在的世界宗教大會廣泛關懷世界和平、環保、生態和宗教培力、婦女和原住民等議題,他們相信宗教的為善力量是普世的價值,應該發揮所有宗教在善的關懷,成為安世的道德力量。這股宗教浪潮其來有自,早在1893年的大會上,所有的宗教代表就致力於共同面對世界的變遷議題,發表「朝向全球倫理:初步宣言」;當年還留下一個大成就,就是「宗教社區的資源手冊(A Sourcebook for the Community of Religions)」,由Joel Beversluis 所撰寫,現在還是宗教學系課堂上的標準教科書。

1999年在南非開普敦的大會,也是心道法師躬逢其盛的一年,心道法師在會場上以一句「快樂」結交全世界宗教界的代表,也讓心道法師成為會場上一股來自堅定佛教信仰的清泉。全世界的宗教代表透過心道法師開朗的形象,更加了解靈鷲山佛教教團發展的意義和慈悲心。 當年,共有來自超過80個國家,7千多人與會,會議一開始,先以「愛滋病紀念被」凸顯了南非在愛滋病上的問題,也象徵所有宗教一起面對世紀之病的決心。 這場會議更加確認跨宗教對話的議題,也凸顯了所有宗教一起面對世界共同問題的角色。同時,他們也呼籲全世界的宗教、政府、企業界、教育界、媒體一起反省、思索下一世紀所要扮演的角色。 議會同時出版了一本《給世界的服務禮物》,啟動超過300項計畫,希望能夠締造不一樣的世界。 心道法師常常開示,要我們每個人盡一己心力,給地球一個永續的未來。從參加世界宗教大會到身體力行--靈鷲山創立世界宗教博物館、舉辦回佛對談、在緬甸創辦生命和平大學,對愛地球付出具體的實踐行動。這100多年的世界宗教議會發展,也成為心道法師未來的心願。 其實,在世界宗教大會上看見彼此,也讓彼此的力量匯成長流。 文/良越(本文轉載自有緣人第26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