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宇烈講述《心經》真義 啟發般若智慧破我執
北京大學哲學系暨國學研究教授樓烈4月13、14日受邀,於靈鷲山華藏海講授「從儒釋道談中國文化的根本精神與時代落實」、「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全體僧眾專注聆聽,透過樓教授畢生研究的教導,在弘法利生上有所啟發與獲益。
《心經》全稱《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最短小的佛經,全文260個字,加上標題才268字,它先後有七種漢譯,其中流傳最廣的是唐代玄奘的譯本,從原始佛教到大乘佛教都概括在裡面,可說是一部佛教的發展史。心經也是般若經的精華,呼應靈鷲山四期教育般若期的課程。
樓教授是中國文化的宣導者與實踐家,他解說《心經》中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心經是佛教對宇宙、對人生的基本看法,講的是我們的本來面目,世間一切皆是因緣而生、緣滅則散,沒有實在不變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