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05
分享
讀給您聽

聞虛法師 善巧度眾

去年6月,聖山寺金佛殿聞虛法師串起各方善緣,僧俗二眾日夜不休,突破重重障礙製作「大悲平安餅」,共同完成不可能的任務,如願為聖山寺添購菩薩專車,是美麗奇蹟,更是願力。 略有烘焙經驗的聞虛法師和志工菩薩們,71人、8天內,製作36,000片「大悲平安餅」,這樣驚人的產量,已是小型工廠的規模。「那美好的一役,我們已共同經歷過!」聞虛法師說,大悲餅的圓滿,是因為一條心、因為有共同的夢,未來會有更多的美麗奇蹟,在靈鷲山無生道場、聖山寺發生。 「讓不知道靈鷲山的知道靈鷲山,讓知道靈鷲山的更喜歡靈鷲山」,這不是繞口令,而是聞虛法師始終如一的簡單堅持。 三乘具足的金佛殿日常 金佛殿最特別之處就是具足三乘法教,聞虛法師多以文化性、歷史性的典故介紹--殿內的天花板上繪有觀音曼陀羅,是觀音壇城,是藏傳佛教的顯現;三尊金佛(平安佛、成功佛、圓滿佛)由南傳佛教的泰國僧王認可鑄造,1996年時,心道法師在南非開普敦遇見泰國僧王,分享世界和平的理念,泰國僧王感動於心道法師的宏願,致贈長壽金佛一尊,從此開啟靈鷲山與三尊金佛的因緣;而金佛殿內的《華嚴經》柱,將八十卷經文陽刻於殿內柱列上,則是漢傳佛教的展現。 圓形場域的金佛殿,很適合繞佛,心道法師也說,圓形代表的是「圓融」。不管是一位或一群信眾,只要一進金佛殿,聞虛法師總是會帶他們繞佛、禪修、抽電子觀音籤、抱抱佛腳,祈祝所求如願、平安吉祥。 這是聞虛法師在金佛殿的每日日常,更是每位信眾的看見。 聞.思.修 師父法語接新緣 聞虛法師總是從受者的角度思考每件事,這也是他堅持不變的弘法原則,因為心道法師的法教非常好,知道的人很少,師父法語是他接引信眾的媒介,更是接新緣很好的著力點。金佛殿服務桌上,整齊擺放著心道法師法語,信眾繞完佛之後,聞虛法師總會親切招呼:「來抽一張法語。」,接著再問一句:「看得懂嗎?」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心事,因為彼此不熟悉,很難直接說出來,透過師父法語讓信眾體驗、感受,在與靈鷲山接觸過程中,只要信眾覺得歡喜、受用,接緣的目的也就達到了。」聞虛法師說。 菩薩專車 緣起貼心善念 聖山寺距離福隆火車站約10分鐘步行路程,但上了年紀的老菩薩跟行動不便的志工走起來份外艱辛。法師一直希望能募集接駁車,卻苦無機緣,去年,常住法師委請他製作餅乾與各界結緣,信眾建議不如將「大悲平安餅」與「菩薩專車」二合一,因而成就這樁美事。 志工惟惟師姐對於聖山寺大小事情,總是不遺餘力,去年5月底,人在海外的她做了3個夢,心繫大悲餅銷售狀況,最後決定回臺,一下飛機不是回家,而是直奔聖山寺。6/17~6/24的每一天,惟惟師姐與志工們跟著聞虛法師,從早上7點到晚上10點,除了半小時早課及三餐用餐時間,都在全力製作餅乾。以大悲水為原料的「大悲平安餅」,口感完全不遜於坊間的糕餅店,惟惟師姐大力運用各種善巧方便推廣,意外大受好評,各方訂單不斷,團隊只好拼命追加。 過程裡,志工們極度疲累高壓,難免大冒火氣,聞虛法師總是及時發揮智慧,安排大家工作前禪修、念〈大悲咒〉, 讓心安定、寧靜、祥和下來,落實「工作即是修行,生活即是福田」。 成立聖山寺志工團 親授生命課程 有了大悲餅的成功經驗,今年,聞虛法師也以行銷概念,與志工們成功互動,成立「聖山寺志工團」,靈活串起法師、職工和志工「鐵三角」關係,每月搭配淨佛日,給予不同生命課程,並不定期規劃「淨心」、「同心」、「成長」3階段志工營,讓志工在淨佛中淨化心靈、顛覆傳統在海邊禪修、凝聚成員向心力,一起成長,孕育菩薩道的資糧。 7、8月,聞虛法師親自上陣,跟志工團分享「生活中遇見佛陀」和「佛陀來敲敲頭」課程,信手拈來的生活化文字和語言,字字精準,觸動人心,叫好又叫座。 生動、活潑的課程,透過「托水缽」、「喝咖啡」、「吃葡萄」3種遊戲體驗,讓志工常保持正念,覺察、覺知自己的心念。以「托水缽」為例,「心」和手裡的水一樣,心越急越怕,水越是晃動;越不怕不急,反而越安定,心若起波瀾,先停下來,「好的不喜歡、壞的不討厭」,要繼續走後面的路,就像人生,不斷被干擾,還是要一直往前走。 人生看似很長,生命卻無常,課程中,聞虛法師播放2支影片,讓大家認真看待自己的生、死!接著給每人一支筆、一張紙,請大家寫下,死亡前5分鐘,最想說的話、最想寫的字。 聞虛法師說,生命的最後5分鐘,在臨終的時刻,面對四大分離的痛苦,是順利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與否的關鍵,「面對死亡和無常的逼迫,你,準備好了嗎?會不會無法應付?生命很脆弱、人生很辛苦,生命的真實相,到底是什麼?」 人人皆有善巧度眾的智慧,由凡轉聖的契機從何而來?也許是徬徨中抽到的一句法語,也許不經意中聽到的一個故事……,金佛殿的聞虛法師,用法語、用活動,努力創造更多接緣度眾的機會,看著他在金佛殿的日常,我們相信,每個當下都可以是由凡轉聖的契機。 文/張育寧(本文轉載自有緣人第26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