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26
環保
讀給您聽

世界地球日海洋藝術祭 跨國分享青少年關懷海洋影片展

響應4月22日世界地球日,靈鷲山生命和平大學與紐約禪空間主辦的「世界地球日海洋藝術祭」系列活動,台灣時間4月24日晚間9時,以網路直播方式,舉辦一場別開生面的「青少年海洋環保影片成果展」。除了不同媒材、形式的精彩影片,映後也讓觀眾與創作者即時線上問答討論,來自不同領域的藝術家們與大家分享,如何透過藝術、文學等形式,表達對海洋環保的關心並傳播到世界各地。

靈鷲山開山住持心道法師長年關心環保生態,並以「愛地球、愛和平」為核心理念,為推動地球永續與生命和平的環保與心靈寧靜運動不遺餘力。去年11月起,生命和平大學展開「青少年環保媒體教育計畫」,學員分別來自紐約、倫敦及台灣關心環保、愛護海洋的青少年學子,目的在培育兼具環保概念與媒體專業的青少年,期望他們未來能以環保視角製作的影片,將環保概念傳播並深植人心。經過6個月的專業技術培訓與海洋議題教育,結業時總共推出13部影片,繳出了亮麗的成績單。

4月24日台灣時間晚上9點,來自紐約、倫敦、香港、台灣等全球各地關心環保、喜愛藝術的與會者齊聚一堂,參加這場生態與藝術的饗宴。海洋藝術祭活動策展人、紐約禪空間的魯志蘭師姐,在活動開場時邀請與會者分享自己的所在地,讓地球上不同大陸、國家、種族的人能相互認識交流;心道法師也在百忙之中錄製影片,肯定與祝福此次的成果展,他也強調:「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我們要從靈性上覺醒,療癒地球,才能轉換地球的有機的生命。」

藝術總監Alexis Raskin則說明「青少年環保媒體教育計畫」的創辦緣起,主要讓青少年以藝術家的角度思索環境生態問題;由於計畫團隊所在地——紐約、倫敦都地處臨海洋,台灣更是一座被海洋包圍的島嶼,因此本次計畫以「海洋」作為主題,讓學員們透過學習影片製作與自然科學知識,除了對自己生活環境議題的認識更為深刻,也能與其他國家學員相互交流、在分享中建立友誼。

倫敦團隊負責人Pinny Grylls為與會者介紹影展的背景,學員們以海洋為中心,分別從海洋生態、汙染問題、人與海洋的故事發展不同的影片內容,甚至讓學員們能跨國合作展開對話,以呈現不同地域的海洋問題並從中獲得共識。Pinny Grylls也提到,這次媒體計畫中可以看見青少年們對環保意識的覺醒與努力,進而讓所有人都能與他們一同努力,這是更重要也更有力的。

成果展的14部影片中,學員們發揮各自的創意,有紀錄城市流域的汙染問題、有透過劇情片傳達對海洋的情感、也有可愛的動畫為海洋生物請命,每部作品都可看出人與海洋密不可分的關係。在映後問答中,分別來自紐約的Zoja Mišut與台灣的黃柏實也分享2人跨國合作影片的心得,在Zoja Mišut的影片《晨星》裡,2人透過對談交換各自對生活環境的海洋觀察並分享觀點,他們都說,這是一個很棒的合作交流。

為了讓大家能更深刻地從海洋藝術祭裡獲得更多對海洋的認識與交流,活動架設 Here on Earth:Ocean Waters 網站,網站中「瓶中信」設計者Nicola White也在線上介紹發想背景,透過網路虛擬瓶中信,能與世界上不同國家文化的人們分享自己的海洋故事或所在地的海洋照片,另外有海洋詩寫作,也即時在網路上分享。Kent大學詩歌中心主任David Hassler也藉由線上實際操作展示如何寫作詩句製成瓶中信,透過網路與世界對話,也鼓勵大家都能一同參與,分享自己的海洋故事。

活動接近尾聲,由靈鷲山紐約禪空間執事廣果法師帶領大家進行一分禪,讓全球與會者都能感受到心靈的寧靜。心道法師也全程參與成果展直播,並在最後感謝策展人能連結全球一同關心地球的生態環保,也勉勵大家繼續努力,表達對靈性生態的尊重,也要包容彼此,同時分享傳達對生命的博愛。

心道法師曾在2018年世界宗教大會中提出「站在靈性基礎上運用科技,療癒我們的地球。」觀點,橫越海洋跨三地的「青少年環保媒體教育計畫」是此觀點的實踐,如同學員Amanda Driscoll在作品《Between Me and the Water》片頭說到分享這個故事的緣由,引用紀錄片《塑膠海洋》導演Craig Leeson所言:「從了解產生關注,而關注能帶來改變。(With knowing comes caring and with caring comes change.)」從影片中看見青少年的環保視野與藝術創意,共同將「愛地球、愛和平」的理念傳播到世界各地,也邀請大家共同參與,讓關懷海洋、生態的行動更具力量。

線上共同精彩回顧: https://tv.093.org.tw/video-detail/1813

文/黃丞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