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11
2013
讀給您聽

心道法師於北京大學發表「儒釋道文化中的慈悲與寬恕」專題演講

美國911事件爆發的同一年,也是靈鷲山佛教教團開山住持心道法師為促進世界和平、推動跨宗教對話所創辦的世界宗教博物館開幕年。宗博館於今年邁入第十二年,也欣逢靈鷲山開山滿三十周年,將關懷全球心靈正向發展的努力規劃成一系列的「禪三十」紀念活動,尤其心道法師看到當代科技文明發展與資本主義思潮席捲全球下,帶來了功利競爭、物慾橫流、價值混亂與思想偏差等現象,格外令人憂心,特於世界宗教博物館館慶前夕的9月11日當天,和北京大學哲學系、美國Fetzer基金會,及愛與和平地球家(GFLP)合作,在北京大學英傑交流中心月光廳舉辦「慈愛與寬恕──儒釋道思想與當代社會的對話」論壇,邀請兩岸的各界專家翹楚齊聚一堂,探討儒釋道中仁愛與寬恕的精髓,希望能夠為當代提供一份良性的價值典範,做為淨化洗滌人心、以及對治世界病態發展的良藥,讓人重新體認到全球化下必須具有良善循環的共願,共築一個「多元共生、和諧共存」的世界。 今年是靈鷲山佛教教團、世界宗教博物館與北京大學哲學系第二次聯合舉辦儒釋道思想的相關論壇,去年11月曾以「儒釋道思想與當代生活的詮釋及實踐」為題,心道法師並發表了「全球化時代下的中國禪」專題演講。因為認同心道法師所說「文明的目的應該是增進全體人類的生命和諧,以及創造全人類的福祉,而非造成人心的不安浮動與自私無情。」以關心多元文化共融共生的跨界組織─美國Fetzer基金會特別加入,一起主辦「仁愛與寬恕──儒釋道思想與當代社會的對話」論壇,與會代表Mr.Sharif Azami致詞時表示愛與寬恕是非常重要的價值,希望能夠透過今天的演講與座談,讓大眾對愛與寬恕有更清楚的定義與瞭解。9月11日早上由北大哲學系副主任李四龍主持的論壇先以三場專題演講揭開序幕,演講人有:靈鷲山佛教教團暨世界宗教博物館創辦人心道法師、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暨宗教文化研究院名譽院長樓宇烈、德國慕尼黑大學宗教研究所教授Michael von Brück。 9月11日首場專題演講是心道法師談「儒釋道文化中的慈悲與寬恕」。他認為中華文化三教的傳統思想相當寬廣、無限,而仁愛與寬恕原本就存在三教傳統中,落實三教中的仁愛與寬恕,正可以提供當代建立一個價值典範。心道法師提到,儒釋道都是以人為出發點,不管是著眼於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整體時空生命的關係,但其倫理觀、實踐觀都不離開「仁愛與寬恕」。三教的融合共存構成了中華文化具有兼容並蓄、圓融無礙的融合性,如儒家的「大同世界」、道家的「道法自然」、佛家的「華嚴世界」融會於中華文化中,這一種文化上的多元開放、和諧共融的特質,既是傳統的根源,又是創造的源頭,是全球人類共同的寶貴資產。 心道法師表示自己從禪的修行過程中,體悟到儒釋道三教仁愛與寬恕的精神,也由此理解多元和諧共生,是天地萬物得以永存永續的根本。因為這世界沒有一項事物可以獨立存在,彼此間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影響,多元物種和族群之間的平衡共存構成了生物世界的全部面貌,一旦哪一個族群或物種被滅絕或受破壞,都會讓大環境失去和諧平衡,最後終將導致全人類甚至全體生命的滅絕。儒釋道三教都意識到這一點,也都強調多元和諧共生的精神,這使得仁愛與寬恕在三教文化中成為必然的核心價值。 心道法師為了要將多元和諧共生的理念具體實踐,亦要讓身為生命共同體的全人類皆能以更寬廣的心胸和態度來面對彼此的歧異,讓仁愛與寬恕成為生活中再自然不過的事情,把紛爭衝突消弭於相互的關懷與體諒;特別創辦了以「尊重、包容、博愛」為主旨的世界宗教博物館,就是仁愛與寬恕的精神,而不同宗教間的對話和理解、合作與交流,就是多元和諧精神的落實。心道法師提及他當前正在籌辦的「生命和平大學」,希望透過教育,培養學生具有仁愛與寬恕的基因,讓它不斷延伸到整體人類的生命生活之中,達到愛與和平、地球一家的終極願景。 下午一點開始的論壇邀集了儒釋道領域的學者、專家舉辦了三場座談:「儒家仁恕思想的現代意義」、「佛教慈悲精神在當代的實踐」、「道家慈愛思想的經典詮釋與現實意義」。期望藉此論壇的舉辦,能夠重新發現中華文化中生生不息的精神價值,替人類創造一個超越種族、血統、文化、宗教的良善而美好的生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