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15
教育
讀給您聽

天地納萬物 眾生皆有情 — 靈鷲山自然生態營

我們所居住的地球家園,從混沌初開、天地長養萬物,到科技發達的今天,隨著生活的便利,自然環境也遭到人類無情的破壞;如今過去種下的惡果,已顯現在我們眼前,地球萬物與人類的存活同時面臨迫切的危機。靈鷲山開山住持心道法師長年關懷自然生態,提倡「靈性生態」,希望引導人們從追求物質的迷妄,回到自身清淨的靈性,為了落實這項理念,以具體行動來拯救生態危機,由靈鷲山生命和平大學主辦、龍樹生命和平教育中心協辦的「自然生態青年培訓營」在靈鷲山無生道場展開,課程分三梯次安排,由資深環保生態專家陳玉峯教授帶路、加以生態學者楊國禎教授的植物生態介紹與解說,在靈鷲山的山林間透過認識植物生長習性與我們所主生態環境的生成與發展,搭配文稿閱讀、個人與小組實作,了解人與自然的關係,進而深刻理解如何順應天地自然來恢復生態。

第三梯課程第一日早上,14位學員由志工們陪同、在兩位講師的帶領下展開課程。山嵐籠罩中,講師們從冬季的風向開始,談天氣的變化、海拔的植物分類,解說靈鷲山當地的環境與植被特色,以及植物與植物的互動關係。陳玉峯老師提到:植物的社會與人相似,恰如人有不同職業,才能支撐一個社會的運作,而不同的植物有其不同的種類習性與特色,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自然生態環境,於其中相互合作共生。同時楊國禎老師也提到,過去人們對於生態多樣性的不理解,引進外來種植物,對在地原生種的生存造成衝擊,也可能讓環境陷入危機,幸而近年環保生態意識逐漸覺醒,開始進行維護保育台灣原生種植物的工作,才能讓山林重新回到原始狀態。

周遭豐富且多樣的植物在兩位老師深入淺出、幽默風趣地講解下,讓學員們從身邊可見的花草樹木叩門而入,逐漸認識各種植物的生長特性,拼湊出靈鷲山的植被風貌,進而擴大到整體生態如何平衡的認知。好學不倦的學員們也發揮觀察力,一株小草、一片落葉都能引起他們的好奇心並時刻提出發問,在問答中強化對植物、自然環境的印象。

拾級而上,沿著山路不忘停下腳步,以切身感官與自然相親相識:眼觀葉片與花果的顏色與筋紋、輕觸樹皮的粗細、嗅聞植株發出的氣味,在與植物實際的接觸中彷彿和大自然交談相知。兩位講師對植物的介紹從微觀的基本特性到全觀的生態平衡。

從靈鷲山的最高處——十一面觀音,邊享用午餐,邊聽講師們講述靈鷲山位於雪山山脈南北稜線,由於山頂風吹與無遮蔽的環境,植物有著抗強風日照的特性,然而不可避免的人為種植痕跡,也讓老師與學員們談起台灣原生種植物栽培的未來,期望學員們透過沿途所見所觸的植物們,看見自己、了解人和植物甚至和自然的關係。人類原本即是這片土地的一份子,與大自然的萬物共生,走入山林有著回家般的平靜與放鬆,「身既在此,心應歸位。」陳玉峯老師如是說。循四大名山步道一路走向地藏道場,途中琳瑯滿目的植物伴隨著大家,蓊鬱的山林經微雨沖洗更加顯得碧綠蒼翠,從山崖上奔流而下的泉水如珠玉四濺,一場長達6小時的步行課程,學員們卻毫無疲態,反而在芬多精與豐富知識的雙重補給下,精神奕奕。

次日的山林巡禮是向海面的森林禪堂。入口處大霧瀰漫,陳老師先講述雲霧的流體力學,並教導學員們從霧氣的走向辨認季風的方位藉以判斷天候。陳老師又說,森林禪堂是靈鷲山「阿賴耶識」亦即「八識田」、靈魂之所在,他提到「修行就是體會心的運作」,期望接下來的行程,大家能細細體會,對於這兩日間所看見、接觸的植物,並不需要刻意去記下它們的名稱與特性,而是如實觀之。進入生態豐富的森林禪堂中,畏人急忙躲藏的山羌,時刻可聽見的鳥鳴,纏繞著樹幹的藤蔓,處處生機盎然。看樹群如何長出分枝、繁衍生命,老師們手指之處,都是植物們的生存之道,也啟發眾人的省思。走上禪堂平台,雨勢突然由微轉強,在淅瀝不絕的雨聲中,講師們特地讓學員靜靜感受雨水落下、打在葉片上的聲音、滴在臉上的冰涼,在寂靜中各自與自然用心交流,有人昂首以面承接雨露、有人指尖輕觸嫩芽、有人用額頭抵著樹幹,這一刻無須言語,卻能相知。

主辦這次自然生態青年培訓營的生命和平大學籌備處督導顯月法師也在森林禪堂對大眾開示:過去曾在靈鷲山開山住持心道法師的帶領下來到森林禪堂,心道法師從覺知的體驗,感受我們跟森林中的萬物是平等的,因為我們都在靈性之中。顯月法師也提到,當人與外界產生連結、受到影響,種種不安與煩惱讓人想要離苦,此刻唯一最單純的解方就是回到靈性。在課程中,經由老師們的帶領與介紹諸多樹種與其生命如何成長,訴說著當中的能量,甚至也讓我們感受到植物的靈性,以我們的靈性與植物的靈性連結,體會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感受對自然生態所產生的慈悲與愛,並互助共存。

下午的課程在三乘佛學院進行,陳玉峯老師從科學、哲學、理學、佛學多角度切入,引導學員們思索人與自然的關係與生命的意義,學員們在生活化的舉例中,將諸多知識整合,對台灣的生態的未來存續,在保育與維護的具體行動前,有更全面的認知。

結業式中放映的課程紀實影片,讓大家重新溫習每一堂課程中的感動與拓展視野的驚喜,無論是學員或是志工也不吝分享課程帶來的心得。劉宛妮提到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森林禪堂裡,聽見水滴的聲音,在雨中感受植物,同時也在課程中認識植物種類與其分佈獲得了成就感;她也對陳老師一再強調學員在學習中要有「質疑」的態度,不應對老師所授予的知識一味照單全收感到震撼也刷新了認知。剛轉換職場跑道的林靖晟,原本新工作帶給他沈重的壓力,到山上參加兩天的自然生態營,讓他感覺到輕鬆且自在;讓他訝異的是,原本以為森林禪堂是原始天然的環境,經過老師解說後才驚詫得知:過去森林禪堂曾是人為種植果樹的園地,而心道法師復原這片土地的方式竟然是「什麼都不做」,如此無為之道,反而讓森林重新展現本來的風貌,無論是哪個面向,我們在該做的事之外,是否忘了什麼更重要的事?這讓他有了更深層的思索。

遠離物質與塵囂,在廣袤的山林中,才知天地納萬物、眾生皆有情。三梯的自然生態營課程,也許無法詳盡地給予學員們整座靈鷲山的植物種類與生態全貌,但卻是一個起點,只要願意出發,邁出腳步,重新找回靈性、重新感受自然,未來的生態才能恢復,地球才能永續。

文/黃丞萱 圖/黃丞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