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01
分享
讀給您聽

龍潭湖與寂光寺

靈鷲山的祖庭——寂光寺,位於龍潭湖旁的環河道路上,為心道法師最早成立的修行道場,也是見證其早期苦修實證的重要行處。 台灣東半部一直以來都以風景優美、富含人文聞名,其中,宜蘭更為宗教人文薈萃之所,佛教許多著名法師如星雲法師、惟覺老和尚、心道法師都曾在宜蘭閉關,磨練自我,打下未來弘揚佛法堅定的基礎。 靈鷲山祖庭——寂光寺 當中,心道法師先後於宜蘭礁溪圓明寺閉關,再到附近的箣仔崙靈山塔,之後再輾轉到龍潭湖畔進行塚間修,並開始傳法接眾的佛行志業,創立靈鷲山的祖庭——寂光寺,為當地本就富含的宗教人文再添一筆。 宜蘭礁溪鄉,因為擁有許多自然美景,加上噶瑪蘭文化遺址等人文景觀,成為名聞遐邇的觀光勝地,在清朝時期即頗負盛名,由噶瑪蘭通判烏竹芳選定的「蘭陽八景」中,礁溪即占有「湯圍溫泉」、「西峰爽氣」兩處,並且都留有詩句加以讚嘆: 〈湯圍溫泉〉 「泉流瀉出半清湍,獨有湯圍水異香。是否天工爐火後,浴盆把住不經寒。」將湯圍溫泉的形色、香味,以及天冷入於溫泉,享受悠閒的意境完美表達。 〈西峰爽氣〉 「重疊青峯映碧流,西來爽氣一天秋。山光入眼明如鏡,空翠襲人無限幽。」此則將炎炎夏日,登高遠眺湖光山色美景,享受徐徐吹來的山林涼氣,刻畫入木三分。 另外,在嘉慶時期,礁溪龍潭湖的月景也是文人雅士的最愛,以「龍潭映月」享譽文壇。之後,在日治時期與國民政府時期,龍潭一帶同樣為人所知。近年來,更因地方政府大力推動之下,以「新蘭陽八景」當中的「龍潭清影」為遊客所知,每年吸引不少觀光遊客前往賞玩。 清靜的佛教寶地--龍潭湖 龍潭湖,舊名「大埤」或「大陂湖」,位於宜蘭礁溪西南方,距離宜蘭市大約4、5公里,三面環山,四周有環湖道路,是宜蘭縣五大名湖中面積最大的天然湖泊,湖水粼粼,水質清澈,映照著旁邊垂垂楊柳與山光美景,景色宜人,保留著原始自然的樸實風貌。湖旁更有許多知名佛寺宮廟,富含宗教人文信仰色彩。如:龍潭寺位於山腰上,是一處清靜的佛教寶地,可遠眺整個湖面景觀;軒轅教黃帝神宮位於環湖路旁的岔路上,奉軒轅黃帝為教祖;漳福廟則位於湖南端的不遠處,主要奉祀開漳聖王,是當地鄉民的信仰中心。 而靈鷲山的祖庭--寂光寺,則位於龍潭湖旁的環河道路上,為心道法師最早成立的修行道場,也是見證其早期苦修實證的重要行處。1977年,時年29歲的心道法師為求進行更深度的禪關,從靈山塔,翻山越嶺來到箣仔崙山後的龍潭湖畔,搭一簡易茅棚作為棲身之所,並取「生死無常、如夢似幻」之意,命名為如幻山房,於此每日禪坐二十小時以上,夜不倒單,日中一食,力行頭陀苦行。 這個內僅約一坪大小的茅棚關房,僅容得下心道法師禪坐其中,堪為遮風避雨罷了。期間,師父常於飯後繞湖經行,於墳場內禪修苦行,觀生死無常變化,如此前後長達四年。期間,由於慕道來訪者日益增多,漸有信眾皈依,有僧俗二眾開始跟隨精進,所以於如幻山房外增設瓦屋,充作殿堂,取「常寂光淨土」--佛所居之國土,命名為「寂光寺」。 而後,為更進一步的探求心性,心道法師決意斷食閉關,審除內心細微無明疑惑;但因來訪信眾絡繹不絕,為求道業精進,所以離開待了四年的寂光寺,於1983年轉往福隆。1984年,靈鷲山無生道場成立,寂光寺即成為靈鷲山祖庭。現今,每年都有許多靈鷲山的信眾,前往參訪,見證師父當初實修實證的毅力與精神,期盼能依循上師腳步,努力精進,學佛有成。 文/文獻中心(本文轉載自有緣人第23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