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Script功能提供瀏覽字級大小的變更,若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項功能,也不影響你閱讀本網站資訊。
首頁   正體   簡體   English   網站導覽   護持捐款   課程報名
 
文字大小
官方帳號
 
 
 
 
訪客人數:
10550552 位訪客
首頁 > 朝聖 > 朝聖 > 不丹
轉寄好友 (另開新視窗) 友善列印 (另開新視窗)
不丹
朝禮不簡單的不丹
不丹的宗教信仰以藏傳佛教為主,是一個充滿幸福的佛教國家。不丹國王非常保護傳統文化,而傳統文化其實就是佛教文化。國王就位時會告訴他的人民說:「我會把你們當作我自己的父母一樣孝順,我也會把你們的孩子當作我自己的孩子一樣去照顧。」這也就是所謂的大乘菩提心。

巴羅宗(Paro Dzong;Rinpung Dzong寧波宗)

Rinpung Dzong寧波宗因位在巴羅河谷的山丘山,不丹人習慣稱它巴羅宗Paro Dzong。Rinpung城堡建於西元1644年,不丹話意思是一塊珍寶上的城堡,是不丹西部的重鎮,也是最為知名的佛教寺院和行政中心。

塔宗博物館(TA Dzong)

17世紀時曾經是一座瞭望台,用來守護Rinpung Dzong(寧波宗。亦即巴羅宗)。西元1967年時成為不丹的國家博物館,保存展示不丹王國藏傳佛教雕塑、唐卡、文物,以及千件以上的傳統藝術品。

祈楚寺(Kyichu;Kyichu Lhakhang吉秋拉康)

祈楚寺也有稱吉秋拉康(kyichu Lhakhang),是不丹最古老寺廟之一,代表不丹人的精神文化。傳說是在西元七世紀(659年),吐蕃王朝的西藏王松贊干與文成公主考量整個西藏的風水,為鎮壓躺臥在西藏的魔女,所蓋的108座寺廟,祈楚寺就是其中一座。西元八世紀,蓮花生大士來此地,相傳在寺內埋藏許多屬靈寶物。這座古老的寺院也是一個紀念館,供奉頂果欽哲法王(打破藏傳佛教各派的世俗分界,來推廣佛教教義的運動偉大上師)的佛像,以及法王火化時的舍利子。

勝利宗(Drukgyal Dzong杜克耶古堡)

“Drukgyel Dzong”的本意是“勝利之宗”。西元1647年,夏巴尊王(統一不丹的王)為紀念戰勝西藏入侵的蒙古大軍和不丹統一,興建Drukgyal Dzong杜克耶古堡。西元1951年,因一場大火燒毀。據說是大風吹倒寺廟內殿酥油燈,使火勢一發不可收拾,目前遺留磚石殘骸供朝聖者憑弔。

虎穴寺(Taktsang Goemba塔桑寺)

相傳西元八世紀,此地有要妖魔作怪,蓮花生大士(Guru Rinpoche。註:藏傳佛教的祖師之一。被視為釋迦牟尼第二)騎在一頭女老虎上來解救百姓(註:相傳女老虎是蓮花生大士重要弟子-伊喜措嘉空行母的化身,她也是藏傳佛教第一位證得菩提的修行者),並在此修行和教化人民。修行的山洞在巴羅峽谷峭壁之間,即為現在的虎穴寺,是不丹王國神聖的佛教寺廟,更是全球佛教徒來到不丹的重要朝聖聖地。

普那卡宗(Punakha Dzong)

西元1637年,不丹國王所興建。Punakha Dzong當時是王國政府所在地(西元1950年遷至廷布Thinpu),統治者居住和舉行受覲禮的重要場所,是不丹最美的宗堡寺廟,也有幸福皇宮之稱。寺內有釋迦牟尼佛、蓮花生大士等聖像,還有精美的唐卡壁畫。

楚克旺耶紀念碑(Druk Wangyal Chortens)

又稱為「108座佛塔」。興造於2005年,為紀念在剿滅不丹南部反政府武裝中喪生的人,也為祈禱世界和平而建蓋。

札西丘宗(Tashicho Dzong)

始建於西元13世紀,經歷多次整建。不丹現在首都廷布(Thinup)的地標,也是王國境內最大的佛教寺院,是集政、教、法於一身的城堡。不丹國王主政國會議事、宗教法王修行地都在這裡。

國家紀念塔(National Memorial Chorten)

不丹首都廷布(Thinup)的地標,是為紀念不丹現代化之父-旺楚克三世紀(Jigme Dorji Wangchuk)所建的紀念佛塔。廷布的人民只要有時間就都會到這裡來轉經輪,祈求洗清自己無始劫來的罪孽,是不丹首都重要的轉經繞塔的聖地。

蓮花生大士大佛

著名的藏傳佛教大圓滿成就上師曾預言在不丹興建一座五層樓高的蓮花生大士像,有助遮止天災人禍,幫助世界和平。不丹國王支持,於2007年啟建世界最大的蓮花生佛像。大佛駐立在首都廷布(Thinup)山丘上,佛身端坐在蓮花獅子座,總高148英尺(包括獅子座30英尺,蓮花座17英尺。註:1英尺=30.48公分)。大佛四周環繞八座塔形成一各大壇城,佛中供奉陀羅尼、舍利子,以及多達十萬尊,每尊4英尺高的蓮師像聖物。

崗提寺(Gangtey Monastery崗提修道院;Gangtey Goemba崗提拱帕寺)

相傳蓮花生大士唯一不丹弟子白瑪林巴(Pema Lingpa)預言此地會出現一座寺廟,佛法將在此弘揚。西元1613年,白瑪林巴轉世的吉色白瑪廷列(Gyalse Pema Thinly),在此建造此寺,是藏傳佛教寧瑪派寺廟,院內常住百位修行喇嘛。

火焰湖(MEMBER TSHO;Burning Lake)

相傳蓮花生大師在湖底隱藏了三件珍寶。西元十五世紀,蓮花生大士唯一不丹弟子白瑪林巴(Pema Lingpa)拿著點燃的蠟燭下湖尋找,返岸後帶回蓮花生大士的伏藏(藏傳佛教寧瑪派的宗教典籍)、三尊佛像等聖物,而且燭火依然光亮沒有熄滅。所以不丹人認為火焰湖底是通往西天佛國的秘境通道。不丹人一生必到這個宗教聖地誦經、放水燈祈福、靜坐禪修。

檀欣寺(Tamshing Lhakhang淡心寺)

建於西元1501年。是蓮花生大士唯一不丹弟子白瑪林巴(Pema Lingpa)所興建的寧瑪派寺廟。寺院內珍藏白瑪林巴(Pema Lingpa)當年親自打造的鐵製披肩,由錢幣大小的鐵環編織而成,重達12公斤,據說披著鐵衣繞佛殿三圈可以洗清無始劫的業障。傳說中,白瑪林巴(Pema Lingpa)從火焰湖(MEMBER TSHO;Burning Lake)中帶上來的三尊佛像也供奉在寺中。檀欣寺也是藏傳弗教金剛舞的發源地。由白瑪林巴(Pema Lingpa)創始的宗教祭祀舞,用來勸導百姓向善、祈福、驅魔作用。

固結寺(Kerjuy Lhakhang古傑寺;古杰寺)

建於西元八世紀。相傳蓮花生大士曾在此地山洞閉關修行,圓寂後將他的背印(Kurje)印於岩石上,目前已被保護起來,據說若能幸運見到此印記祈願,願望就會實現。 寺院旁的瑪尼石上刻有六字真言(Mamyi Stone;藏族的民間傳統,又稱曼札,即曼陀羅,或者石供。石上常刻-嗡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分別以白、綠、黃、藍、紅、黑六色刻印,先後代表降伏傲慢心、嫉妒心、執著心、癡心、瞋心。

江貝拉康寺(Jambay Lhakhang;Jampay Lhakhang)

西元八世紀左右,當時不丹還屬於吐番國(西藏)的領土範圍之內。相傳國王-松贊干布為了鎮壓擾民魔女而發願建立108座寺院,而建立在現今不丹境內還保存完好的只有二座,江具拉康寺即為其中之一,它鎮壓了魔女的左膝蓋(另一座為祈楚寺Kyichu。現皆為不丹最古老的二座寺院)。
 
聯絡我們 版權聲明 合作提案 個資政策 捐款資訊不公開聲明書(PDF) 捐款資訊不公開聲明書(DOC)

Copyright © 2014 靈鷲山佛教教團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Ling Jiou Mountain Buddhist Society. 信眾服務專線:02-8231-5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