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寶華山隆昌寺有「律宗第一山」之稱,從梁朝寶誌和尚開山以來,至今已有千餘年的歷史。大詮長老說道:「寶華山在中國出名,在外國也出名,它出名在哪裡?就在持戒和弘揚戒法的人才,很多人十年、二十年都在那裡學,學什麼?除了懂得戒法以外,更要懂得教理,教理就是傳承,好比有懺摩,正受,所做的法事、傳的戒法都有一定的制定。所以寶華山到底好在哪裡?就在其精神,從前寶華山傳戒最多上千羅漢,單是一個鍋就要十八擔水才能裝滿,一鍋水燒開以後,上千人就可以喝水。」
儀軌嚴謹 以威儀帶出佛法精神
在寶華山,若要當到開堂和尚,少說要二、三十年光陰。戒德長老為現今屈指可數的寶華山法脈傳承之一,早年在寶華山住了兩年,卻僅只掛到引禮號,其人才濟濟狀況可見一般,戒德長老說道:「寶華山的宗門持的是律宗,在江蘇省的四大叢林中,常州天寧寺、鎮江金山寺、揚州高旻寺,這是修行參禪的,其中只有南京寶華山,是專門弘揚律宗的。」
大詮長老說道:「寶華山規定年滿二十受戒,二十歲以前應該多學、多聽,到了二十歲受戒,可以充分領會到戒場的種種利益,獲得豐富的經驗。」戒德長老於民國十五年在寶華山受戒,今年高齡九十九,長老回憶在寶華山受戒時的情形時說道:「寶華山一年傳兩次戒,分春、冬二季。出戒的時候,四眾弟子一起,出家戒包括比丘、比丘尼,在家戒則包括優婆塞、優婆夷。請戒和懺摩的時候四眾弟子一起,到了正式受戒的時候就分別了,比丘、比丘尼一起受,優婆塞、優婆夷等在家居士另外,之後再進來,也就是合了再分,分了再合。」
寬裕長老則說:「寶華山戒法和其它戒法的最大的不同處,是規矩很隆重莊嚴,我們人對簡單的事,印象通常不深刻,隆重莊嚴的事就牢牢記得,容易保存。」同樣在寶華山受戒的大詮長老亦說:「我在寶華山受戒,覺得很光榮,石板地跪一個月,跪在那邊也不覺得痛。如果沒有它的風格如何能揚名天下?寶華山每一個地方、每一個細節都顧慮到,都週到,所以能成為歷史上中國最出名的律宗道場。」
聲音寬糖甜蜜脆 以唱誦弘法
除了嚴謹的宗門傳戒規矩外,求戒時從頭到尾合掌到底,即使冬天亦跪在石板地上,而不似其它叢林有拜墊,就連海青的摺法也比較繁複……,這些行住坐臥的種種細節,都是受過寶華山戒律的戒子印象極深刻之處。但若說到寶華山最殊勝莊嚴的地方,當屬它的梵唄,戒德長老說:「寶華山的唱誦是律腔,敲板跟平常不一樣,除了寶華山,其它敲七星板,寶華山則是大板焰口。」
大詮長老解釋:「從前沒有麥克風,也沒有媒體,所以傳戒的時候完全是喉嚨的實力,那時候當維那,早上人家還沒起來的時候,就得上山練嗓子,喉嚨雖然是練出來的,但先天性還是要有底子。佛教的唱誦單單喉嚨,就要五種特色:『寬、糖、甜、蜜、脆』,一個人如果有先天性疾病,就沒有這五種好的喉嚨,就不能唱。在寶華山,唱誦的聲音,幾千人、上萬人,大家都可以聽得清清楚楚,所以第一要『寬』,聲音不能窄,不能小聲,然後唱的聲音要甜甜蜜蜜,好像有糖一樣的。」
大詮長老又說:「佛教裡面各式頌揚佛法所修的法,並不是說隨便每個人要想唱就能唱出來,因為過去的修行,今天才能用喉嚨的聲音廣度眾生,弘揚佛法。上千羅漢,都是跪在石頭路,早課晚課,即使沒有麥克風,維那師父『阿─彌─陀─佛』這一聲,上千人聽得清清楚楚。傳戒也一樣,把它唱得勇猛,這一聲讓大家聽得好聽,聽得很愉快。所以寶華山特色,就是喉嚨好,要有這種喉嚨才能夠成為傳戒的專家。所以今天不是說只傳寶華山的戒,而是要把寶華山存在的精神發揚出來。」
大詮長老的侍者慧芸法師亦分享到:「我們去看過寶華山,它的建築是四方形的,又剛好在山邊,戒子在中間,所以聲音有迴盪的作用,再加上開堂師父他們的唱誦跟律腔,因此唱出來的聲音最能讓戒子攝受得到。」
跪沙彌 打比丘 火燒菩薩頭
寶華山非但戒法嚴謹,戒師亦以嚴厲出名,所謂:「有理三扁擔,無理扁擔三。」寬裕長老回憶:「從前大陸上出家很苦,受戒的時候也很困難,因為傳統習慣,戒堂有一種柳條做的格柵子,打人傷皮不傷骨,以前戒堂掛號登記,一掛戒堂就打三下,有理由、沒有理由都打三下。受三壇大戒雖然時間不多,大約一個多月,你能受得了很吉祥,受不了回去是會被人家笑的,所以不可以回去的,一定要繼續下去。」講到格柵子,寬裕長老解釋到:「格柵子原本是從前大陸上門關起來的時候,用來將許多扇門閂在一起的長棍子,後來變成戒堂的道具之一,用來象徵開壇時候的權威,因為大陸地方大,受戒的人龍蛇混雜,所以需要用它來壓住人群,這在以前是需要的。」
回憶往事,戒德長老說,後來跟隨慈航法師出家的律航法師受戒時,因為他曾是將軍,認為自己業障太重,幾經堅持,要求長老一定要打他,雖然起初不願,但後來戒德長老還是隨順了他的意,拿出長棍子打了他一下,以示警策。針對從前戒壇的嚴厲風氣,戒德長老亦說:「受比丘戒以前一定要打人,叫作『跪沙彌、打比丘、火燒菩薩頭』。」
儘管寶華山戒法的種種殊勝莊嚴處,經常被人們津津樂道,但除非自己本身受戒,否則很難真正感受到戒法的精髓。靈鷲山五戒菩薩戒的戒會三師,各自傳承寶華山戒法的不同精華,而戒德長老同時又是心道法師當年受戒時的得戒和尚,四師齊聚,共同成就現代戒子的求戒願望,可說是大乘佛教中最為殊勝難得也是最高規格的寶華山傳戒大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