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Script功能提供瀏覽字級大小的變更,若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項功能,也不影響你閱讀本網站資訊。
首頁   正體   簡體   English   網站導覽   護持捐款   課程報名
 
文字大小
官方帳號
 
 
 
 
訪客人數:
10705058 位訪客
首頁 > 法訊 > 最新消息
第十二場「回佛對談」圓滿 心道法師赴拉達克善果豐碩
日期Icon 2010-07-14 ‧2010




第十二場「回佛對談」圓滿 心道法師赴拉達克善果豐碩

透過對談 促進和諧共生新世界的實現

 

愛與和平的緣起

 

在全球化的時代,人類的生活與生命已經結合成一個共同體,相互影響也相互制約;然而,全球化的發展雖然造就了你我多采多姿的生活,但是全球各地產生的負面能量,像是因為政治、經濟、民族諸多因素產生的衝突戰亂,都無可避免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也混亂了我們的心。面對所有這些不安、徬徨,我們要如何才能心安?心道法師曾經說過,要創造一塊心靈的淨土,需要宗教的理念做為支撐,而不管是哪一個宗教,「愛與和平」的追求,都是我們共同的渴望。「世界宗教博物館」的籌建便是基於這樣的理想產生的。

 

世界宗教博物館「尊重每個信仰、包容每個族群、博愛每個生命」這樣的理念,獲得其他宗教的共鳴與認同,1999年底,於南非開普敦第三屆世界宗教大會上,主席蘇肯先生推崇世界宗教博物館是足以代表宗教界作為獻給21世紀人類的獻禮。2001年11月9日,經歷了10年籌備的世界宗教博物館終於在台北永和開館,一連串宗教對話與交流的志業隨即開展。從2001年開館的「聖蹟保護國際會議」開始,通過與不同宗教團體交流合作,舉辦各式會議與對談,而其中成果最為豐碩的,即是全球的「回佛對談系列(Buddhist-Muslim Dialogues)」。

 

跨界對話嶄契機

 

「回佛對談」重視宗教界在地經驗與實務問題的對話,從2002年開始展開,陸續於紐約哥倫比亞大學、馬來西亞吉隆坡、印尼雅加達、法國巴黎、伊朗德黑蘭、西班牙巴塞隆納、北非摩洛哥、中國北京大學、台灣政治大學、紐約聯合國總部、澳洲墨爾本等地舉辦,迄今分別在十大城市圓滿十一場,啟發很多地區的反省,不但受到國際間各宗教代表、學者專家的肯定,更為跨宗教互動奠定良好的基礎。

 

今年的「回佛對談」,也是第十二場,在大菩提國際禪修中心(Mahabodhi International Meditation Centre)桑卡西納尊者(Ven. Sanghasena Mahathera)的邀請下,選擇在6月28日~7月1日到達北印度山城秘境拉達克舉行,三天內探討「暴力-衝突解決的宗教資源」主題,分別就「回佛關係之古今面向」、「全球和平之回佛願景」、以及「我們在當今世界的任務與挑戰」為題進行討論,成果豐碩。與會重要貴賓包括德國慕尼黑大學的Michael von Brueck教授、馬來西亞正義運動聯盟的Chandra Muzaffar教授、美國柏金斯神學院的Ruben L.F. Habito教授等來自全球的宗教代表、學者專家,都專程前來共襄盛舉。

 

聖城善緣圓俱

 

這場盛會中最受矚目的貴賓莫過於第十二世嘉旺竹巴法王,原本不在預期邀約之列,大會主席與有榮焉表示竹巴法王是拉達克地區最重量級的尊主,一直無緣拜會,此次應心道法師的因緣前來開幕致詞,並與心道法師共同點燈祈福,讓大會格外驚喜。法王致詞時,也盛讚回佛對談的非凡意義。其他貴賓還有當地重要的宗教代表、政府官員,包括列城首席執行理事Tsering Dorjey、觀光文化部長Nawang Rigzin Jora、拉達克議員Ghulam Hassan Khan、拉達克佛教寺院聯合會主席暨佛教僧統Togdan Rinpochey、拉達克佛教協會主席Lobzang Rinchen、全印伊瑪目與清真寺組織主席Moulana Umair Ahmed Ilyasi、遜尼派賈瑪清真寺前伊瑪目Moulvi Mohammad Omar Nadvi、什葉派穆斯林代表Shri Ashraf Ali、印度德里大學東亞研究系副教授Ranjana Mukhopadhyaya等,也都全程參與,三天對談,場場爆滿,或許因為在聖地天城拉達克的宗教氛圍烘托下,與會者可說都敞開心胸誠摯的聆聽並接納彼此的想法與建議,可說是歷屆回佛對談成果最為豐碩的一場對談。

 

大師智慧默契深

 

拉達克佛教協會主席Shri Lobzang Rinchen以及Michael v Brueck教授都不約而同的提到:回佛之間其實原本都是和諧共處的,在靈性跟和平的追求上也都是平衡的,只是後來因為商業的往來、政治角力的介入,才讓彼此之間的關係變得緊張,回歸愛與和平的追求則是古今皆然的。所以當我們用尊重與對話為基礎開始,就可以在彼此之間產生能量,並將衝突轉換成信任,進而分享彼此文化的精髓。

 

心道法師也表示宗教的大愛精神可以幫助我們消弭對立、化解衝突、並且願意伸出友誼的雙手,看到彼此的價值,並樂於與他人交流、對話、擁抱,才能真正分享智慧、共謀和平。

 

大菩提基金會的桑卡西納尊者則是以五根手指頭比長短的小故事,說明唯有彼此放下比較的爭議與偏見,才能發展出一個正面的交集點,回佛之間才能有更深入的夥伴關係。

 

除了來自全球各地的佛教大師、學者專家發表的精闢見解外,這次的回佛對談也邀請了許多當地知名的伊斯蘭教代表與學者共同討論,全印伊瑪目與清真寺組織主席(AIOIM)烏摩爾伊瑪目表示西方社會應該站在公平的立場去重新檢視對穆斯林的看法,他表示穆斯林並不是和平與文明社會的威脅,因為大部分的穆斯林都是相信和平且提倡和平的,可蘭經中也教導信徒不要有仇恨、誤解、要設身處地去感受到他人的痛苦,在這些理解和實踐上,伊斯蘭教和佛教的立場是一樣的。

 

而本身是伊斯蘭教徒的伊斯蘭科技大學的創辦人Siddiq Wahid教授,則提醒大家要省思自己的宗教,並學習尊重彼此差異的存在,而透過這樣的對話過程,讓他可以省思自己的宗教,並藉由學習與了解的過程,相信自己「未來將會變成更好的伊斯蘭教徒」。

 

連續參與過十二場的回佛對談的馬來西亞正義聯盟Chandra Muzaffar教授,則表示這次的對談已經把回佛對談推向另一個階段,除了彼此凝聚了更具體的共識之外,他覺得更感動的是有許多的年輕人前來聆聽,相信這樣的難得經驗,將在這些年輕學子的心中埋下善的種子,讓這樣的對話長久持續下去。

 

共啟世界和平心窗

 

印度是宗教色彩非常濃厚的國家,幾乎能在印度找到世界上所有的宗教,可以說是一個「活的宗教博物館」,也因為宗教跟種族的龐雜,加上政治力量的介入與西方經濟的影響,使得宗教衝突甚囂塵上。2010年這第十二場的回佛對談,特地選在印度北方的拉達克區舉辦,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希望能將這樣跨宗教對話的思維與交流模式,帶回到印度這個多元宗教的融合地區,唯有透過不斷的對話與了解,才能開啟人心中那扇和平的大門,心道法師說:「世界因差異而存在,因相同而和諧」,我們應該透過宗教的影響力,讓人們意識到唯有從「心」出發,用愛心來交流與對話,增進彼此的認識與友誼,才能共創存在的價值,和諧共生,這也才是化解衝突的根本之道,期待宗教的豐美果實能夠在印度這塊充滿靈性與智慧的聖地,為人們帶來愛與和平的希望與力量。

 

 

 







 
上一則   |   下一則
 
聯絡我們 版權聲明 合作提案 個資政策 捐款資訊不公開聲明書(PDF) 捐款資訊不公開聲明書(DOC)

Copyright © 2014 靈鷲山佛教教團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Ling Jiou Mountain Buddhist Society. 信眾服務專線:02-8231-5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