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故事
高明誠︰用勇猛精進搏一個悟道的機會
高明誠︰用勇猛精進搏一個悟道的機會
靈鷲山榮董會總會理事高明誠師兄,連續3年參加華嚴法會17天全程共修,和同修王靜菁師姐都認捐華嚴榮董,他更深入各區會講堂主講華嚴分享會,也曾擔任榮董授證大會主持人,積極護持靈鷲山多項志業,依教奉行,是身、口、意都值得學習的大護法。

人世無常 精進及時

身為補教界名師,諸多要務在身,為什麼願意排除萬難,連續3年參加華嚴法會,並且17天全程共修?高師兄以「小」、「短」、「無常」4個字回答。

一、小。高師兄說,宇宙浩瀚,地球只是其中小小的一個點,在地球上,人如同塵埃般渺小,每個人都是一粒沙,活著一粒沙 ,死了也是一粒沙。「來時糊塗去時迷,空在人間走一回」高師兄信手拈來一偈子,點出多數人一生糊塗來去的寫照。然而,他不想一輩子只做一粒沙,透過不斷的修行,返回自性,如同蚌殼裡的沙,經過不斷的磨難,成為晶潤瑩白的珍珠,用今生勇猛精進,求一個悟道的機會,「搏一搏,用超級小換無限大,很划算!」他說。

二、短。生命很短,高師兄說,宇宙150億光年,地球已有40億年,台北人平均82歲,跟上述的時間來比,82年算什麼?所以古人說,歲月如白駒過隙。「然而,這麼短的生命中,多少傻瓜造了永遠受不完的業。」高師兄感嘆,積極把握短暫生命,悟到不生不滅的真性,是他學佛、讀《華嚴經》的第2個原因。

三、無常。人事無常,壽命不可控。「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人們無知,不懂把握當下,及時修行,卻常常兀自規劃百年、千年以後的事,追逐如海市蜃樓般虛幻不可及的未來。

講到修行,高師兄說,人有4種,第1種人聽到無常,知道要修行是上根器;第2種人看到花開花落,體會到要趕快修行是中根器。法眼文益禪師曾寫過一首「詠花」:「髮從今日白,花是去年紅,艷冶隨朝露,馨香逐晚風,何須待零落,然後始知空?」便是見微知著,見無常即知修行;第3種人,也是大多數的人,親身經歷無常,如遇至親過世,方知一切是空,從而開始接觸佛法;第4種人,無常已到眼前,仍想著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放逸、玩樂,如駑馬般不受教。

捨得給 方得真歡喜

高師兄也提到許多人修行,捨不下財富,然而,我們對財富只有使用權,並無擁有權。因為無常,財富從未真正屬於我們。戰爭來臨、水火之災發生時,財富都會在轉瞬間消失。

此時,高師兄拿起紙張在桌上畫了起來。他說:「巴勒斯坦有兩座海:加利利海跟死海。約旦河流過加利利海,海水湛藍,陽光明媚,周遭生機盎然,非常美麗。同樣有約旦河水流注入的死海,卻海水汙濁,死氣沉沉,原因在於加利利海是活的海,接受來自約旦河的水流會再流經他處,因而生機盎然;死海卻只接受不給予,海如其名,沒有水流流動其間,死寂而無生趣。高師兄說,我們大部分的人都是死海,守著財富,不肯給予,看不清財富帶不走的事實。

高師兄接著說:「舒服的『舒』怎麼寫」?就是「舍」得「給」,如何捨得給?他舉了美國籍愛爾蘭人查克費尼Chuck Feeney為例。

查克費尼Chuck Feeney和妻子住在租來的房子,只有一室一廳,出門只坐大眾運輸工具,平日的吃穿用度都極為簡樸,然而,終其一生他共佈施80億美金,身為免稅商店的連鎖店巨頭,查克費尼擁有巨額利潤,於是,他成立「大西洋慈善基金會」,並且立志終其一生要把80億美金佈施完,如果沒有做到,他將無法安息。

查克費尼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Giving while living!」給予吧!當你還活著!查克費尼也常常說:「裹屍布沒有口袋!」告訴我們財富是帶不走的!高師兄說,查克費尼雖然是天主教徒,但以佛教的觀點來看,樂在佈施的他,至少在十地菩薩的歡喜地,而這也正是《華嚴經》裡提到,菩薩修行的初始。

五度如盲 般若為導

人身渺小、人壽短暫、人世無常,是高師兄參加華嚴法會,虔心學佛的動力。然而,「修行只要佈施就夠了嗎?」高師兄拋出問題,隨後說:「佈施雖然能帶來福報,然而,福報受盡還是要依業受報。福報大,很可怕的,因為有福報,沒智慧的話,會造更多業,所以要讓自己『多聞』~研究經典。」

接著高師兄講述了「修福不修慧,大象披瓔珞;修慧不修福,羅漢托空缽。」這句話的典故。從前有2個師兄弟一起修行,師弟喜捨佈施,廣修福報,師兄精進禪定,專修智慧。2師兄弟投胎後,師弟投生於皇宮,成為國王喜愛的坐騎~白象,身披瓔珞,每日有專人餵養;師兄證得阿羅漢,然而因過去生未與人廣結善緣,福報不足,常常托空缽,生活困頓。因此修行需福慧雙修,才是正道。

高師兄接著更詳盡地解釋修行的要義:「五度如盲,般若為導」,即使以「持戒、佈施、精進、忍辱、禪定」五度,用功不輟地修行,沒有智慧引導,也會努力錯方向,難到彼岸。

從為何要修《華嚴經》?到如何修《華嚴經》?高師兄傾囊相授,毫不藏私,博學多聞可見一般。他說,讀《華嚴經》可以讓我們知道自己在哪裡,可以到哪裡,讓我們在成佛的道路上有次第跟引導,他更以藥王菩薩孫思邈有生之年抄了750部《華嚴經》,活到150歲,鼓勵大家精進不懈,用功如斯。

高師兄學佛的認真,不只表現在博學多聞的泱泱談吐上,也在生活中的細節裡,受訪當日,他準備了紙、筆,一邊受訪也一邊在紙上寫下文字,輔助講解,希望能幫助筆者更快領略《華嚴經》的浩瀚廣博。

訪談前有師姐提到高師兄就像一座圖書館,典藏豐富,如同寶庫。採訪過程中,也確實感受這位智者的風範及勇猛精進的道心,短短的時間內,援引古今中外案例,講述《華嚴經》及佛法的奧義,更令人欽佩的是,高師兄對時間的分秒必爭,結束採訪後馬上參加《華嚴經》共修。在他身上,我們看到一粒沙要成為一顆珍珠的決心,也相信經歷淬鍊,沙粒必能成珍珠,甚至成為光華璀璨的摩尼寶珠。

文/張育寧
圖/文獻中心、榮譽董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