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在哪裡?曾與觀音相遇過嗎?靈鷲山都監院院長釋常存法師應邀在第六屆觀音文化國際論壇上,發表基調演講「觀音在哪裡?」專題演說,他用提問開場,並分享靈鷲山這座觀音道場,如何花了41年時間完成自然演替,形成一片天然的終極生態楠海森林世界,成就「靈性生態道場」的點滴,與在全球推動靈性生態運動的努力,號召更多人間觀音,一起加入靈性生態守護者的行列。
常存法師分享幼年與觀音相遇的故事
「觀音住在每個小朋友的心裡!」常存法師分享小時候爺爺釣魚後要他料理的童年故事,當時感受到竹簍中小魚用力呼吸的痛苦與害怕,還感受到魚兒不想死的心聲,就幫牠做心肺復甦術,他認為,掌中的小魚讓他第一次生起慈悲心,也是他初次遇見觀音,讓他明白了觀音在哪裡?
41年前,靈鷲山開山住持
心道法師來到台灣福隆的一個山洞斷食閉關2年,透過聆聽寂靜,在禪定中連結宇宙時空、萬物萬象,本著觀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徹見本來面目,創立了靈鷲山,將山上打造成一座靈性生態示範道場,接引無數有緣人上山學習觀音的慈悲精神。在背山面海的氛圍中,觀照萬物之光、聆聽萬物之聲,讓生命回答生命,自然回歸自然,體悟人與自然合而為一、回到靈性根源的感動。
心道法師自許是觀音菩薩的使徒、也是祂的僕人,他曾說,生生世世都要做觀世音菩薩做的事。透過觀音法門,他發現萬物都有靈性,而靈性是有知覺的,能夠明白、思考、創造,靈知靈覺每個人都有,重點是理解多少。整個生態就是一個生命共同體,靈鷲山上每株花草樹木、或每隻野生動物、昆蟲,都在這兒為我們說法,只要回到心的本來面目,就會了解生態與靈性是一體的。
心道法師聆聽到地球的苦難,提出「靈性即生態,生態即靈性」理念,不斷呼籲:人類無法置身於地球之外,最終要與萬物一起承受生態浩劫的苦果。只有人類的靈性覺醒,生態才有永續的可能。
心道法師:靈性即生態,生態即靈性
常存法師分享山上發生的小故事,包括:開山初期工人整地不小心挖斷了石頭,弟子隨手採摘樹上成熟的果實,心道法師如何回應呢?「整座山就是我的身體!山上的每一塊石頭、每一棵樹木,乃至於覆蓋在土地上的小草,都是我身體的一部分;挖掉石頭,就像拔我的牙齒;挖地砍樹,則像刨我的血肉一般疼痛。」「把樹果子留給山裡的鳥兒和動物吧!看到樹不為自己,卻為一切眾生長出果實,供養給大自然,對比人類的掠奪,我們要向大自然學習平等分享、謙卑,如同觀音菩薩無緣大慈的精神。」
常存法師說,心道法師就像觀音菩薩一般,守護著這座山。如果摧毀山上的一草一木,傷害最嚴重的其實是自己的靈性。透過這座觀音道場,領悟觀音的慈悲自在無所不在,也希望和世界分享心道法師「靈性即生態」的思想與實踐。
「靈性即生態,就是觀音的體現!」心道法師強調生態是多元共生,平衡互濟,相依共存的有機體,人類和萬物是夥伴關係,叮囑要「尊重物種存在的價值,包容彼此生存的空間,共同成就分享的世界」,讓生態得以永續,生命的連結更圓滿,彼此感恩共生,形成善的循環。
靈鷲山是一座靈性生態示範道場
在台灣有「生態之父」稱譽的陳玉峯教授說過一段令人動容的話,如果有前世,他可能是山林中的修行人;如果有來生,但願化作土石流最嚴重地區的一棵大樹,在粉身碎骨前,他將奮力伸出所有根系,抓住土地上每一片滑落的土石。
陳玉峯41年前曾到靈鷲山進行生態調查,近年再上靈鷲山,讓他既感動又疑惑,心想:靈鷲山到底做了什麼?讓這片森林回到本來面目。他讚歎:「在台灣眾道場中,靈鷲山最大的特徵,就是讓自然成為自然!用40年時間完成演替,形成楠木世界第一期的原始林。物種的多樣性、層次的分化、動物的孳息、及一切物質、元素的循環,都漸趨完整、圓滿,靈鷲山的山林生態系就是一個和諧多元的典範、也是一座靈性生態博物館!」
「不干預才是最大的自律!」山上的榕樹嚴重傾斜,山上的法師們十分擔心,常存法師請教專家是否要幫樹撐個拐杖?陳玉峯嚴厲的說,不要多此一舉,樹木自己會長腳,有其活下來的方法。不應以人為中心,干預大自然的生態,而是要還給萬物自然生長的空間。
全球串聯共同推動靈性生態
常存法師表示,生命會自己找到出路,觀音菩薩也會聽到眾生真正的需求。在跟山林相處過程中,不禁讓他思考:有時候我們給予的,是對方需要的嗎?他悟到,最好支持是給予空間,最溫柔的禮物是給予時間。這棵榕樹就像觀音教會他,愛始終來自於尊重,而尊重來自理解,理解則來自傾聽。
演說尾聲,常存法師細數靈鷲山在全球實踐靈性生態的案例,好幾個實驗課程與工作坊計畫,促成許多由僧眾、信眾與青年的「靈性即生態實踐種子」作品與分享會;透過總本山羅漢步道、森林大禪堂等豐富的生態環境,開發孩子可以一同體驗的「靈性生態導覽」,了解生命與萬物之間是相依共存的關係。
水陸法會現場推出手做植栽體驗,感受所有生命都具備靈性,心念的力量足以轉動世界,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別人的觀音菩薩;每年舉辦
大悲閉關,以百萬〈大悲咒〉回向地球平安;靈鷲山寂光寺每年的鯝魚洄游,形成宗教保育生態區。緬甸弄曼農場從不毛之地,在多年愛心灌溉下,蛻變為取得6 個國家有機認證的生態農場;在尼泊爾密勒日巴、美國科羅拉多州南部成立禪修中心,為地球保留一方淨土;還結合旅行與禪修,為現代都市人開辦旅行禪,在自然界中進入寧靜的空間,專注內心的平和與覺知,找回自我,讓身心靈再次充電,解脫煩惱。
「寂靜是一種邀請,也是一種喚醒。」常存法師總結,一直以來靈鷲山以觀音的「聆聽」為體,以千手千眼的「觀音行」為實踐,演繹著「靈性即生態」的華嚴世界。各式活動都是靈性覺醒的契機,透過禪修也啟發靈性覺醒教育的重要。期許更多人一起來做人間觀音,就像觀音菩薩以各式各樣的面貌、身分出現,在娑婆世界接引有緣眾生。最後播放常存法師編詞的《觀音在哪裡》歌曲,旋律優美溫暖,祝福人間觀音處處顯。
文/王蘭英
圖/新媒體部
觀音在哪裡? 観音菩薩はどこに?(中日字幕)